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檳城街名 - 油較路 - Madras Lane



典故:

依早期的文字記載而言,有華人路名且又長期被叫開來的街道,似乎都集中在喬治市里開發較早的老街區。街巷密集的老街區裏,即令是一條在住宅群間穿插而過的小巷弄,人們都會細心地給各別安上一個口頭稱呼的。然而,橫排並列在車水路(Burmah Road)與中路(MacAlister Road)之間的幾條巷道,在記錄裏頭,卻都沒留下任何的痕跡。單靠老檳城的口耳相傳,那裏除了Abu Siti Lane後來以“三星巷”(“三星”即Samseng,閩南語謂流氓)之名而廣為人知之外,似乎就只得油較路有著另起的路名了。

叫作油較路,當然是因為那條路上開設有油較廠的了。油較廠是軋椰油的,設在老檳城著名的輔友社旁。專門設廠來生產椰油,當時的椰油有那麼大的需求量嗎?我問老檳城。

“是啊!”他回說:“化合的食油,那是到了60年代以後才開始在市面上出現的呢!”

喔,是這樣的嗎?但我們卻都是吃化合油長大的一代了。每一餐都用椰油來煮菜嗎?哦呵,乖乖!於是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幕情景:有次母親把廚房裏積存了好一些時日的椰子剖開剝了自製椰油。母親在廚房裏外忙了好一陣子,我看了只覺得熱鬧。而且,當椰肉下釜榨油的那當兒,香噴噴的椰子味霎時間在屋前屋後彌漫開了來,讓人聞了只當是什麼美滋味的。待得母親用椰油炒了青菜端上飯桌,送入口的菜肴即時便覺得味道怪異非常,喔,不是,簡直是難以下嚥!於是乎,好好的一碟青菜,卻再也不肯再輕易嘗試了!連番的抗議之後,母親後來便把費了一番勁兒才製成的椰油,一瓶瓶地往左右鄰里送了去,餘下的都只充當藥用了……

口感和味覺其實是習慣養成的,我們這一個年齡層的人,已經不習慣讓椰香四溢的菜肴送飯了,但在以前,家家戶戶誰不如此呢?母親從那樣的一個年代生活了過來,端著椰油說了一百個香,可我們卻是千萬個不樂意!而油較路上的油較廠,應該不會是老檳城唯一的:至少,創設了萬興利銀行的檳城葉氏家族,當年的家族企業裏頭,就也包括了這一方面的業務。土庫街(Beach Street)上萬興利銀行總行(今已併入南方銀行)的銀行辦公大樓旁,那隔鄰的獨棟小建築,當年就是專門運作這一方面的業務的。他們專屬的椰園,據說就在今天已經是住宅林立了的青草巷一帶了。

到了今天,油較路上的新和隆油較廠已經歇業很久了,只是,那廠房猶在,招牌也未拆卸。沿著老路名找了去,它仿佛是有意地守候,為老檳城口裏的油較路,留下一個老年代的見證……

转载: Penang Media 槟城媒体 - 杜忠全: 油較路(Madras Lan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