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7, 2007

Pueblo de chichen itza 契晨伊特萨/奇琴伊察 (玛雅古城遗址)

PlacePueblo de chichen itza 契晨伊特萨/奇琴伊察 (玛雅古城遗址)
CityYucatan
CountryMexico
Introduction
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曾是古玛雅帝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遗址拉于尤卡坦半岛中部。始建于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迹有:千柱广场,它曾支撑巨大的穹窿形房顶。可见此建筑物之大。武士庙及庙前的斜倚的两神石像。9层,高30米的呈阶梯形的库库尔坎金字塔。以及圣井(石灰岩竖洞)和筑在高台上呈蜗形的玛雅人古天文观象台,称“蜗台”。

Ma Ya Civilization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在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的诞生和消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以至于不少学者认为玛雅人是“天外来客”。1839年,美国探险家史蒂芬斯和卡瑟伍德遵循一个古代中美洲神话传说的暗示,在茂密丛林中,发现了一座3000多年前神奇而雄伟的古代宫殿遗址。随后又有不少考察队相继来到这里,他们共发现了废弃的古代城市遗址达170处,有高耸的金字塔神庙、庄严的宫殿和天文观象台,以及雕刻精美、含义深邃的纪念性石碑和建筑装饰雕刻,令人惊叹。这些遗址所代表的即是为后人所称道的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指玛雅印度安人在中美洲北部创造的古代文化。它是中美洲印度安文化的摇篮,玛雅人还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这也许和它创造的辉煌的文化有关吧。)   

下面我们介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Chichen-Itza。(Chichen-Itza)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Yucatan)的首府梅尼达(Merida)以东120公里处,它意思是这个城邦“在Itza部族的圣泉的边沿”。对这座城邦的发掘工作,从1923年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十年。   

根据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书》把玛雅文明的历史划分为(一)前古典时期(形成时期)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二)古典时期,从公元292年到900年。这时期可分为古典早期(292年--650年)、古典晚期(650年--900年),(三)后古典时期,从公元900 年到1527年。又可分为后古典早期(900年--1250年)后古典晚期(1250年--1527年)。   

墨西哥Chichen-Itza玛雅古城遗址按照这种历史划分,可以分为古典时期Chichen-Itza,后古典时期Chichen-Itza。   

古典早期玛雅古城建于公元435年,现在一些人认为玛雅人是奥尔梅克人的继承者,有的认为晚期的奥尔梅克也就是古典时期之前最早玛雅,玛雅文字来源于奥尔梅克。因此早期的玛雅古城的文明应该属于其范围。奥尔梅克确实与玛雅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从雕刻石碑、金字塔、球场、历法、时间计算以及他们都把美洲虎当作主神来崇拜。这种渊源的关系通过考古资料已经得到证明。   

后古典时期Chichen Itza 兴起于公元十世纪,我们透过历史来认识后古典时期Chichen Itza的兴起过程。从公元5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美洲社会动乱频繁。墨西哥西北部沙漠地区的游牧部落逐渐涌入墨西哥中部高原,频频入侵墨西哥各城市,逼近当时在墨西哥称雄一时的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图拉城已处于游牧部落民族奇奇梅克人的包围之中。奇奇梅克人对托尔特克帝国凯觎已久,当托尔特克帝国由于内部矛盾激烈而力量衰微时,他们便乘虚而入了。面对野蛮民族的重围,托尔特克人开始部分外逃。其中有一支在军事内讧战败后于公元987年离开图拉城,向墨西哥湾迁徙。他们沿着海岸向北推进,最后到达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玛雅中心城市Chichen Itza。他们在这里停下来,决定在这里建立他们的首府。托尔特克人希望重建他们失去的家园,他们力图把Chichen Itza建成“超图拉”聊以抚慰流落他乡的伤痛。事实上他们把托尔特克文化与玛雅建筑技术融会在一起,产生了托尔特克----玛雅样式,使玛雅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玛雅文明首次受到异族文化的冲击,这种外来的刺激使走向衰落的玛雅艺术出现了一次复兴。 Chichen Itza由于注入新的因素,也由于政治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11~13世纪城市发展达到顶峰,Chichen Itza成为后典时期最大、最美、最富有,最豪华的中心城市。它实际包括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古玛雅文化和玛雅--托尔特克文化(Tol etec)。下面我们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来窥探Chichen Itza的神秘面貌。   

Chichen Itza城邦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分为古的Chichen-Itza与新Chichen-Itza。其中属于 “古Chichen-Itza”的建筑物有“三座门殿”、“四座门殿”、“红房”、“?房”等。这些建筑的规模虽然较小,但结构很完备;一般庙殿都有门廊和内殿,有壁龛、壁画,或者雨神偶像。公元十世纪南迁至万卡坦半岛的北方游牧民族托尔特克人,成为这个地区的新的统治者,他们在发扬自已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了玛雅文明的精华,并与玛雅人一起,兴建了许多新的城邦,其中就有新Chichen Itza。托尔特克人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新的都城,是因为这里有两个较大的天然井。Chichen Itza的主要建筑呈东北--西南走向,但也没有严格遵守。Chichen Itza玛雅文明中期和后期建筑物数百座,如城邦中,他们兴建了武士殿、金字塔、观象台、头颅墙、球场,市场等建筑,其风格以小巧玲珑取胜,建筑物多饰有石刻、浮雕、壁画等,反映了玛雅前中期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流融汇自成一体的历史进程,对了解玛雅后期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一点很重要的饿证明是在两个人像石柱上面的石门楣的铭刻,它确切地表明建筑的纪年是公元879年,这时正是玛雅文化的末期。后古典时期建筑很多是在原来的玛雅本土风格建筑上添加托尔特克装饰纹样,变成混合的类型。既有托尔特克人原有的风格,也保存了许多玛雅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玛雅--托尔特克文化。

  女修道院(The Nunnery),南方的一组废墟,包括有ChichenItza一些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好象是马雅人精英们的住处。墙的每个方形底部都装饰有浮雕和绘画。女修道院也是Chichen Itza最壮观的珀克式建筑,立面装饰华丽繁琐,就如巴洛克风格。女修道院综合了不同风格的特点,这种混合式建筑是在原来玛雅建筑上几次添加托尔特克装饰纹的结果。

  玛雅文明跟古埃及文明一样也有金字塔,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建筑物。金字塔塔体呈方形,底大顶小,层层叠起,多为四五层也有十多层的。其中最典型的建筑物是庙宇金字塔,一般是用泥土堆成巨大的土丘,表面以石块垒成,四面陡峭,用石板或泥灰砌成梯道,在塔顶平台建有庙宇。玛雅人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向神灵祈祷;有的庙宇则用来观察天体的运行,此外,在用途上也是大相径庭;而且跟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我们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一般是用来祭祀神灵或观察天象的。关于玛雅人的金字塔描述的文章很多。房龙曾这样描述玛雅人建的金字塔:“庙宇的具体的建筑年代至今还没有查出。但是我们知道,修建的年代是比较近的。玛雅人在六世纪法兰克人建成王国之前,似乎还没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人从来就不会建穹顶。他们知道盖屋顶,但就是不知道使用穹顶。他们修建屋顶的方式很奇特。他们把石头一级一级地往上垒起来,最后再压上一块东西。他们这样做,就遇到了修建罗马式教堂的建筑师们遇到的问题,为了抵住屋顶向外挤压的压力,墙壁就要厚。这样的墙,就是雕刻家施展雕刻艺术才能的好地方。”的确,玛雅人是好的建筑师和雕刻家。在塔的阶梯、坛庙的门媚、石柱上均有精美的浮雕。

  在新Chichen Itza城市的中心仪式区,位于墨西哥大学城以南的库库尔科,最宏大的建筑是一座名为“城堡”的正方形大金字塔。“城堡”是西班牙人所加的名字。当地人称它为库库尔科(Klkucan)金字塔,又称卡斯提罗神殿,是玛雅文化前古典期晚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 处)中部高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库库尔科”的原意是“舞蹈唱歌的地方”,或表示“带有羽毛的蛇神”。它是在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75年建成的,那时这里居住院着从事农业的的纳瓦人,他们在这里兴建了几座举行宗教礼仪的大建筑,被叫做“金字塔”。“库库尔科”金字塔是早期墨西哥金字塔,但是托尔特克人带给金字塔新的血液,考古学家在“库库尔科”金字塔基座下面发现覆盖着更早的古代建筑。所以现在看到的是混合类型的金字塔。

  我们俯仰,整个规整方形的格局是“库库尔科”金字塔最突出的特点:台阶的层次棱角分明,以直线轮廓表达,挺拔而清晰,各个部位都像用界尺画成一样。塔的四面台阶通向台庙,各有91级各阶,所有的台阶加上顶层正好是玛雅人一年的365天,台阶的两侧宽达1米的边墙,北边墙下端,有一个带羽行的大蛇头石刻,蛇头高1.43米,长给1.80米,宽1.07米,蛇嘴里吐出一条大舌头,颇为独特,在每年春分,秋分这两面三刀天的下午,金字塔附近就会出现蛇影奇观:在太阳开始西下的时侯,北边墙受到阳光照射的部分,从上到下由笔直逐渐变成波浪形,直到蛇头,宛如一条巨蟒从塔顶向下爬行,由于阳光照射的关系,蛇身有7个等腰三我有形排列成行,正好像蟒背的花纹,随着太阳西落,蛇影渐渐消失,每当“库库尔科”金字塔出同蛇影奇观的时候,古代玛雅人就欢聚在一起,高歌起舞,庆祝这位羽毛蛇神的降临。

  这座金字塔是一座用土筑成的九层圆形祭坛,向上逐层缩小至梯形平台。金字塔由塔身和台庙两部分组成,高29米,周边各宽55.50米多。最高一层平台上建有一座6米高的方形坛庙,庙分两室,室内有石雕。庙内立柱饰有浮雕,图案为玛雅人崇拜的带羽毛的蛇神和勇士,带羽毛的蛇神是玛雅人最崇拜的神灵。在墨西哥的神话中记载,有一位天神东方出现,教给当地人法律、医学和种植玉米的技术,后来他乘着“蛇形筏”杳然而去。在玛雅的许多建筑中都有羽蛇神的形象。庙内木制过梁上凿刻有祭神的礼仪过程。用于庙里的雕刻艺术,玛雅艺术家们受到的约束与限制不像独立的纪念碑雕刻那样强烈,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玛雅匠师们的惊人技巧。顶部的方形坛庙可以说是托尔特克与玛雅样式的混合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在顶部神庙的入口处有两根蛇形立柱把大门分成三个部分,这是托尔特克的装饰。蛇柱完全被雕刻成一个圆雕形象:一条长蛇倒着竖立,张开的大嘴立在地面上,蛇身竖起构成柱身,蛇尾弯曲着支撑起门楣,尾巴上还雕刻着典型的响尾蛇花纹。张开的大嘴的羽蛇威风凛凛,似乎是在守卫这座神庙的入口。在神庙内部,两个托尔特克式的正方形石墩支撑着玛雅式的石头拱顶,混合式在这里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和谐。

  考古学家还在Chichen-Itza发现了另一个较早的金字塔,可能是最早的托尔特克--玛雅样式建筑。它也是方形,有九层台基,但面积只有1089 平方米、仅北面有一条台阶。其顶部神庙有两个房间,而且保存完好。在第一个房间里有一座斜倚的雨神恰克像,雨神屈着双膝,双肘向后支撑着地面。在雕像肚子上放着托尔特克人举行仪式时奉献的牺牲:杀祭者的心和头颅。在雨神后面的神殿暗处站着一头红色的美洲虎,这尊雕像刻成圆形,上面涂着红色,头转向门口,仿佛是朝着门口咆哮着,它的牙齿锋利,眼睛暴突,镶嵌的翡翠组成虎皮上闪光的斑点。神庙正面装饰着浮雕,内容是奔走的美洲虎和饰有羽毛的盾。

  古代玛雅人的金字塔和古代埃及人的金字塔有着明显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的塔顶是尖的,而玛雅人的却是平顶,而且还有一个神庙。为什么呢?至今无人可知这种建筑的全部秘密。有一本书这样写着:“考古学家从玛雅金字塔里挖掘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和其他不锈钢及合成金属制成的机械、工具等,这些东西的出土使人们给“金字塔是陵墓”的推测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这些物品所代表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并不亚于我们现代的文明。”这显然是在哗众取宠。跟前几年杂志《飞碟探索》中所说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电视机的说法如出一辙。人类在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大都认为是由于某种神秘的力量所造成,于是外星人之说就大有市场。不过,或许越神秘的东西才越迷人吧!

  Chichen-Itza时期最重要的建筑是“战士神庙”,也称为武士神殿。它是混合式的颠峰之作。“战士神庙”立于“库库尔科”金字塔的西北面,它始建于托尔特克--玛雅初期,后来被覆盖上土,建造成一个更大的建筑。它的原型来自托尔特克人的古都图拉城的晨星神殿,但比前者更为壮观,并且在建筑技术和装饰上显示出许多玛雅因素。“战士神庙”建在的带有玛雅文明传统的正方形金字塔台基上,基座底边周长160米,塔身四层,这种基座的层次一般是按照等级的,越高等级塔身就越高。它的西部正面有阶梯通向神庙入口。金字塔的西面和南面,两个长方形的柱廊构成一个直角簇拥着金字塔。这种众星拱月式的格局是托尔特克建筑特有的表现手法。据记载,托尔特克是一个以武士为主的社会,众多的武士按不同的标志分为很多支,其中最显赫的是美洲虎、荒原狼和鹰武士集团。“战士神庙”可能就是武士集中祭神的地方。祭祀是武士的特有权利。为了满足集合众多武士的需要,壮观的柱廊应运而生。图拉的晨星神殿是这样的格局, Chichen-Itza的“战士神庙”将这种柱廊发展得更为宏大。

  “托尔特克--玛雅在建筑上最重要的改进是石柱与传统的玛雅灰泥梁托拱顶相结合而取代原来的托尔特克木屋顶。而石柱能使房间有更大的房间,每间房可以有几排拱顶,这样也解决了玛雅建筑的内部空间狭窄的问题。“战士神庙”前室为三排横向拱顶跨于两排六根柱子上,后室有五个纵向拱顶跨于两排四个柱子分隔的空间之上,在方形的神庙中,纵横的拱顶系统构成一种有趣的空间级数。”内部空间的突然增大也表现在柱廊和门厅上。“战士神庙”神殿内有20多根方柱撑负穹顶,方柱上刻有各种神怪动物。

  神庙前及左右两侧有方形柱廊环绕,故又称作“千柱厅”,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它长125米,深14米,分为五个隔间。这种柱廊属托尔特克文化风格。战士庙前有这样的两根蛇柱。“蛇头上长角,紧贴地面,张着大嘴,蛇身有一小段平铺地面,然后垂直竖立支撑庙顶。整个宏伟的建筑显然缺乏古典玛雅建筑的牢固性:沉重的灰泥拱顶不是落在坚固的墙上,而是由细长而精美的石柱来支撑。柱子与屋顶之间又有木头结构来连接,一旦木质腐烂,房顶便崩塌下来。因此,在Chichen-Itza我们所见到的柱厅房顶没有一个完整的,仅留下大片石柱的丛林以及石头。

  尽管屋顶已倒塌,“战士神庙”仍不失是一座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它有恢宏的气势、壮观的柱林、精湛的雕刻。即使是细部也充分体现出施工和装饰的考究,无论是华美的里面还是狞厉的入口蛇柱都雕刻得十分精细。千柱厅里,林立的立柱犹如古战场上的士兵方阵,方柱的每一面都装饰着用绵延的长线条刻成的浅浮雕,表现威风凛凛的戎装武士正参加盛大的典礼。

  关于“战士神庙”是否融合了托尔特克文化,现在学术界持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看法。“那些羽毛蛇柱和整个战士庙,甚至Chichen-Itza 的所有建筑物都告诉考古学家,它们属于非常独特的一种建筑风格。Chichen-Itza的普遍装饰风格与后古典时期的风格并不完全一致,而后古典时期的风格同古典时期是迥然不同的。Chichen-Itza的艺术风格有些特点不同于科潘、巴伦克、皮德拉斯·奈格拉斯和乌阿克萨克吞,考古学家专门研究过 Chichen-Itza的文物,对于各种线条。装饰纹样、宗教面具和闰年符号作了仔细的对比研究,结论认为,一定有另外的民族参与了Chichen- Itza的建设,因为文物中可见其它文明的艺术构思及技术工艺的特点。

  然而,这些外来文明影响从何而来?考古学家认为是墨西哥,但不是托尔特克人的建筑,因为托尔特克人建立的帝国比玛雅王国晚得多,这种影响应是来自托尔特克人侵略以前墨西哥旧有的古建筑。

  繁荣的玛雅文化竟然受了其它民族的影响,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事,但难道历史上竟没有事实证明这一点,没有一个像狄亚哥·德·兰达那样的人来指引人们了解这件事吗?至少应该有人提供一点线索,告诉人们玛雅王国以外的这些伟大的“建筑师”来自何方。这样的人难道不曾有过吗?”

  我们谈论一下千柱厅的柱子究竟有什么功用?玛雅人很重视历史,他们每隔20年就会立起一块石碑或一根石柱,把所发生事情的内容及时间都刻在上面,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玛雅碑。这种传统保存了长达1200多年之久。玛雅碑具有许多的作用,概括起来,它的功能有:纪念,标识,装饰,旌表和空间分界等。这与中国牌坊的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立玛雅碑是比较隆重的,一般是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的功德所立下的一种建筑,它也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玛雅碑可能是权杖的另一种变形。都是有着权力的意味。玛雅碑就是由柱子逐渐演变而来,就像我们的华表也是由原先的柱子演变一样。玛雅柱子的功能很多,因此其文化内涵很丰富。首先它是造型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有着读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在玛雅的雕刻艺术中,造诣最高的不要算它的浮雕作品,这些浮雕既石刻,也有木刻,它能把绘画的丰富细致与雕刻的立体感集于一身,然而更重要的是,玛雅浮雕在塑造和加强形象的立体感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这种立体的雕刻塑感与图画般的浮雕手法合二为一的特殊作品,在世界各古代文明的雕刻作品中实属罕见。使它达到了和希腊古典雕刻并户而立的水平。

  统治者树立这些柱子可能是为了宣扬他的功德,也可能是其追求的理想。里面当然也寄托着神圣的情感,它是玛雅人情感的物化。柱子也蕴涵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应该不是宗教的产物,玛雅是不存在着宗教的,在柱子雕刻的图案我们看到的只是图腾崇拜。柱子上都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实,绵延数千年的柱子,其中当然少不了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而立的。但由于现在还不能解读这些文字,因此,这些柱子就好象一本神秘的历史教科书,里面记载着神秘的又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记录。“1562年,在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时,有一位名叫迭戈德·兰达的随军牧师,他下令将记载玛雅文明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珍贵文献统统付之一炬,并将掌握玛雅文字解读的僧侣全部处以火刑。这样一来,玛雅文明就基本上消失了,只残留下“德累斯顿手稿”、“巴黎手稿”、“马德里手稿”、“格罗里耶稿”四种原始文件。由于这些原始文件都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而当年能够读识这些文字的僧侣又被杀害,所以至今无人能够解读这些原始文献,使玛雅文明成了世界一大谜案。现在人们了解玛雅文明,凭的是一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口头传说。”可惜我们少了一个像商博良一样的天才,否则,也应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了。

  Chichen-Itza的建筑反映了理性与科学的功能。在Chichen Itza有一个被称为“螺旋塔”的著名天文观象台,它在玛雅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玛雅文明的最古老的圆形建筑物。这个观象台因在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屋顶也呈半圆形状而得名。塔体总高约12。5米,但它建在三层高的方形台基中央,四周视野辽阔,仍不失为进行天文观测的好位置,设计者充分了解观测的条件和需要,使塔内厚墙在观测室内形成的窗口连线也变成观测的工具,窗的方向或角度与月亮或太阳的季节行成的位置刚好一致。在右边可以恰好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示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因此观象台本身就是一种天文仪器,它结构简明,形体规范,均取自方圆几何线条的外形,很具科学意味,其天文观察结果之精确,令人惊讶。玛雅的祭司不仅能算出日蚀和月蚀出现的时间,还掌握了金星运行的周期是583.92天,这个发现和现代科学的实测完全一致。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七大行星都列入了研究范围。玛雅人他们通过观察天象,很早就掌握了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并制定了一年365天,每四年加闰一天的精确的玛雅历法。从同属中美洲古代文明之一的托托纳科文化残存在埃尔塔欣遗迹的壁龛金字塔,可以发现它有与1年天数相等的365个壁龛。中美洲古代文明的天文知识与历法远远超过了实用的水平。当时采用的是20进制计算方法,换算成1O进制,1年的天数为365.242129天,这个值与现代计算的正确值365.242198天,只相差0.000069 天。除了这个太阳历外,当时还使用与自然和生活无关的260大为1年的圣历、5.125年1周期的历法等。

  今天,我们知道将太阳年和金星年的周期算到小数点后4位需要极复杂的天文知识。玛雅人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又是谁教给他们的?Chichen Itza天文台蕴藏的大量不解之谜,大约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去寻找答案了。

  作为宗教仪式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Chichen Itza的球场在中美洲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现存7座。球场长100米、宽35米左右,四周有围墙,纵向围墙底部装饰有图案各异的浅浮雕。马雅人是伟大的运动员,他们修建了巨大的球场来玩他的游戏。Chichen Itza的“大球场” (The Great Ballcourt)它坐落在一个大广场的东端,本身是个“1”型的封闭广场。它是中美洲各遗址中最大的一个球场,比现在一般的田径场略窄长些,长度为150米左右,两头各有一座庙字。两条高高的平台挤出中间的比赛场地,平台靠场地形成两面高墙。墙上有环形球洞。游戏者须把球击进圆环临。广场的平台上建有一个神庙,平台底层向广场开了一个外伸的暗室。另一个平台的墙面上绘有球赛的场面和输家被推上神庙做人祭的场景。在球场的建筑群中,最南端的神庙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倚球场的东墙而建,下半部面向球场外部,上半部建筑高高耸立于东墙之上,俯瞰着球场。这座被称为美洲虎神庙的建筑外形像一座被截去顶端的金字塔。它的塔基是一间三扇门的石屋,石屋的顶部是传统的中楣。在中间入口处,伫立着一个美洲虎祭坛。祭坛雕刻粗糙而笨拙。美洲虎姿势与库库尔科下层金字塔中的红虎一样呈一长凳形状。美洲虎神庙的上部是更为典型的托尔特克--玛雅风格。它的入口朝着球场内部,入口很宽敞,两个粗壮的蛇柱将之隔成三个部分。这里的蛇柱不在具有战士神庙的纤细优雅的外形,而是倾向与粗短,这种结实的结构使神庙的屋顶至今仍完好如初。神庙上下层之间有一道突出的石砖,石砖雕刻成羽蛇头相呼应。整个建筑具有一种饱满而强有力的壮美,在夕阳下昂首伫立,如同一只的美洲虎。 在球场的东侧,还有一座小型平台,它可能是当年的祭坛。平台呈正方形,四方有台阶可登上。在它的台阶两侧的顶端都雕刻着一个向外伸出的美洲虎头像,在平台的侧立面的石砖上刻满了美洲虎和鹰的浮雕,它们的形象为服从石砖的方形而被表现为十分程式化的造型,但是雕刻工艺十分讲究,雄鹰的羽毛也历历可数。这座平台因其装饰物而得名,被后人称为“雄鹰台”。这里可能是当年鹰、虎武士集团祭祀的地方。

  每个终点有一个凸起的庙宇区域,一个终点处的耳语可以在另一个500英尺远的终点清晰地听到。声波不受风向或昼夜奔涞挠跋臁?脊叛Ъ以谥亟üぷ髦凶⒁ 獾缴粼诖ブ谢岜涞迷嚼丛角浚嚼丛角逦?931年,Leopold Stokowski花了四天时间在这遗址上想测定其声学规律,以用在他设计的露天音乐剧院上。但他没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到今天这仍然是无法解释的。不难想象马雅国王亲临主持比赛的场面。传说赢队的头领会被带到这里,很快丢掉他的头以用做下一场比赛的球。这是令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是有着高度文明的玛雅人对宗教的狂热---他们在球赛中尽显技巧与毅力,胜利者赢得的是带着微笑向太阳神进献自己头颅的荣誉。

  Chichen Itza的另一个重要的遗址是圣井。所谓“圣井”,按今天拍摄到的现场照片看,乃是两个椭圆形的天然蓄水他。据兰达的记载:古Chichen Itza是一个巨大的宗教祭祀中心,每逢旱灾之年,玛雅人便在祭司的带领下前往圣井,祈求井底诸神息怒,并献上丰盛的祭品,其中包括少女与年轻的战俘。在庄严的仪式之后,牺牲便就投入到水中,接着投入大量祭品。圣井位于库库尔科金字塔以西500米处,井口开口呈50米至63米的略不规则的椭圆,井壁立陡,一层一层的岩层叠压在一起,仿佛是一道道密排的环圈。从井口到水面有20多米,水面之下到井底也有20多米深度。这样的景观可算是够奇特的了,它的造型、大小,特别是井口到水面的20米距离,都使它被当作“圣井”而让玛雅先民想入非非。   按照玛雅语读音记写的Chichen Itza可以这样解读:Chi是“口”的意思,Chen是“井”的意思,Itza代表了定居此处的 “Itza人”部落。合起来,也就是“Itza人的井口”之意。这并不是语言游戏,而是生存中最关心的水源问题的反映。Chichen Itza地处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干旱地区,水源全靠由石灰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天然井(玛雅语cenotes“洞状陷穴”)。要不是两个大型的天然井,玛雅先民Itza部落也就不会在此留下生存的标记。考古资料已经把此处的文明史不断往前推移,尽管Chichen Itza城修筑是在公元5世纪(一说公元711年树碑筑城),   但是在古典期之前,甚至玛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前1500~公元300年)就已经有玛雅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了。而10世纪Itza人的到来则要迟至以后,他们兴高采烈地把井口据为己有,冠以自己的名字。Itza人对两个性命攸关的天然淡水蓄水池--井口--顶礼膜拜,奉若神灵。从井口获得“圣井”、“雨神之家”头衔,便可见一斑。为了取悦神灵,他们把他们所认定的几乎一切好东西都投进“圣井”,不仅有金、玉、珠、宝、盘碟、刀斧、贝雕等,而且还有人牲。西班牙人来到尤卡坦半岛时,对此作了描述。然而,随着玛雅文明被西方人摧毁,很多玛雅城市都废弃了,其中也包括这圣井”。到19世纪时,有关“圣井”的故事成了天方夜谭,令人将信将疑。倒是有个美国人好奇心特重,他兴味无穷地去寻找传说中的“圣井”。他费了许多周折,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还是有了报偿。1885年的一个夜晚,月朗风清,汤普森踏着泛着白光的小径,进入黑森森的丛林。当地玛雅人的指点果然不错,他终于见到了久已神往梦牵的“圣井”。

  每当饥荒、瘟疫、旱灾等情形出现时,就要把活人投进井里,或者叫做请活人前往“雨神之家”去“询请”雨神的谕旨。这一点被汤普森的考察所证实。他和他的助手们抽出井底淤泥,果然从中找到大量珍宝和数十具少女尸骨。通常玛雅人是在清晨把作为人祭的少女投进井里,如果她摔进水中很快溺死,那么,人们就感到非常失望。他们会哭号着一起向水中投石头,因为神灵已经把不祥的预兆昭示给他们。这种用活人祭水中神灵的做法,可以在不少民族中见到,中国古代为河伯娶妇的故事也无非是一种变体而已。

  事情的奇特在于人牲还有生还的可能。假如从清晨到中午,井中的人还侥幸活着的话,那么上边的人就会垂放下一条长绳,把幸存者拉上来。这个生还的人从此备受崇敬,被认为是雨神派回来的“神使”。

  12世纪后期,有一位名叫亨纳克·塞尔的男子就因投井不死而被奉为“神使”。他甚至去做了玛雅潘的最高掌权者。我们可以猜测亨纳克·塞尔投井不死乃是他编造出来的神话,用以证明他统治的合法性。这是不难想见的惯用伎俩,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玛雅人的宗教神秘文化也需要这样的“神话”,他们的人民甚至会自觉自愿或下意识地为他们的军事政治强人编织一段“神使”的传说。这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类似传说,有一种文化心理与社会机制上的可比性。   《尚书·虞夏书·舜典》记载:“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说得简单点,这位叫重华(舜)的人,被投到荒山野林里,风雨雷震、毒虫猛兽都没能加害于他,便证明他的“玄德”能够上上个世纪,有些人甚至根据这些认为玛雅和中华民族是同一祖先,同一文化,但是,单凭这些证据就说玛雅源于中国难免有点牵强了吧?   不管怎么样,一个遗址要吸引人,当然要让人觉得越难以相信越好?起码容易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但学术上,我们仍然要追求事物的真实性。

  Chichen Itza是玛雅世界最后的繁华,在这以后,再没有一个玛雅城市可以与之相媲美啦!公元1224年,一个称为Itza的新部落战败托尔特克人,攻下该城,Itza 部落在这里流浪了一段时间后,于1263年在玛雅潘定居,并在那里建立他们的都城。从此,玛雅潘取代了 Chichen Itza而成为北部尤卡坦的中心,而Chichen Itza则慢慢的衰落,直至西班牙人的入侵,完全消灭了它。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尘封的历史遗迹,玛雅文明消失了,如同天际划过的流星。但是,毕竟它的光芒曾经给人类的历史带来一点兴奋,同时令我们感到时间老人的无情。人类过去那存在过的辉煌过的值得我们自豪,也让我们感觉到人类的伟大力量。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毁灭了这些文明,难道我们就一定必须走一个文明毁灭接着创造另一个文明,然后再毁灭这个怪圈吗?
Reference
  1. New 7 Wonders
  2. 百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