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5, 2007

A Visual Code For Google Earth - 2D Datamatrix Code - Hello, World!

PlaceA Visual Code For Google Earth - 2D Datamatrix Code - Hello, World!
CityThuringen
CountryGermany
IntroductionThe 2D Datamatrix Code , " Hello, World! " on wheat field.
Reference
  1. Engadget 中文
  2. Official Website
  3. The Arts Of Technology
  4. Flickr









Thursday, June 14, 2007

M'Zab Valley 姆扎卜山谷

PlaceM'Zab Valley 姆扎卜山谷
CityWilaya (province) of Laghouat
CountryAlgeria
Introduction
姆扎卜山谷景观,是伊巴丹人在10世纪时围绕着他们的五个吉苏尔或称为城堡而修建的,完工之快令人称奇。简单,实用并极适应环境。姆扎卜的建筑结构是为群体居住而设计的,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家庭的结构。当今城市建筑的设计者可以此为借鉴。
  
  75平方公里的莫扎比特(Mozabite)包括五个防御性的村庄,季节性的工事(夏季"要塞")还有墓地和棕榈树林。姆扎卜峡谷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西部大荒漠的东北部,象是在一片石灰岩高地切割出来的谷地。5村庄都分布在各不相同的地型区域中:小岛,山梁,丘陵顶端,峰顶和盆地中。这个位置甚至连流动的游牧部落也很少到达。
  莫扎比特建立于公元十一世纪,历史上主要起防御功能。

  城市历史:
  公元十世纪,伊巴底斯(Ibadis)教派(宗教的一派,,由相当数量的非阿拉伯语伊斯兰教徒组成,其中包括柏柏尔人)统治着马格里布(Maghreb)的一部分。

  伊巴底(Ibadi) 王国的首都是塔赫特(Tahert),也是这个教派的圣城和发源地,这个教派的学说即反对什叶教派也反对逊尼教派。

  公元909年,法蒂玛(Fatimid)王朝的缔造者(什叶派)摧毁了塔赫特。这个王朝的势力在10世纪后期达到顶峰,在公元972年,其首都迁到了开罗,在那里,它一直存在到公元1171年。

  伊巴底(Ibadi) 王国被打败以后,伊巴底斯教徒逃亡各地。他们到处寻找新的领地以便定居下来,公元十一世纪他们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姆扎卜河谷建立了更易于防守的定居点。

  从1056年到1147年,逊尼派柏柏尔族国王阿尔摩拉维兹(Almoravids),统治着马格里布和西班牙裔穆斯林的定居地。
  城市形态:
  五个防御性村庄共同的人口能在更大规模的一个城市中和平共处。每个村庄分布在从清真寺到城墙的若干同心圆中。每个村庄都在其城墙外面拥有夏季"要塞";这种夏季移民点没有正式的固定形态,往往包括人工棕榈树林,公墓和清真寺。
  每个防御性的村庄都是和谐的蓝白相间的外观,而且都在建在有一个尖塔的防御性清真寺周围,这座尖塔担负着了望塔的作用。建筑景观由简单的覆盖石灰的泥砖结构建筑组成,这些建筑的外观呈立方体,有狭窄矮小的出口、阳台、水平通路和拱型走廊。在城墙外面的夏季"要塞"中,建筑看上去都有防御用途。

  "姆扎卜山谷定居点对二十世纪城市规划与建设,从勒.科尔布西俄(Le Corbusier) 到普永( Pouillon)都发挥了相当可观的影响。"(II)"带有夏季'要塞'的古苏尔(ksour)证明用一种最特殊的方式证明了伊巴底文化的发达程度。" (III)这些相同的要素"一个传统人类定居点的生动的实例,代表了一种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文化"(V)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3. 百度百科-山谷











Djémila 杰米拉(奎库尔)古罗马遗迹

PlaceDjémila 杰米拉(奎库尔)古罗马遗迹
Djemila
(Arabic: جميلة [ʒæmɪələ] lit. the Beautiful one, Latin: Cuicul or Curculum)
CityWilaya (province) of Setif
CountryAlgeria
Introduction
杰米拉又叫奎库尔,高于地面900米,以它特有的广场.寺院.王宫和凯旋门,形成了在山区建造罗马式城市的典型范例。

杰米拉是阿尔及利亚的宗教胜地,古代名城,坐落在北非塞蒂夫省900米高的山丘上,杰米拉使阿尔及利亚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古罗马遗址的国家之一。尽管这个遗址本身的占地面积并不是最大的,但它却保存完好,而且与之相邻的博物馆里藏有极其精美的镶嵌壁画,这些工艺品经常被送到很远的阿尔及利亚博物馆展出。杰米拉因拥有北非保存最完好无缺的古罗马遗址而为万众所瞩目。
杰米拉本该作为富饶的农业用地,但在公元一世纪被改建成军事要塞。一世纪时,罗马人在这里开始建城,二世纪末在城南建造了纪念罗马塞蒂米厄斯王朝的庙宇。这座庙宇三面被圆柱和檐廊环绕,院内为举行仪式的地方。市内的广场也是祭神的地方,西面有大教堂,北侧是供奉朱庇主神和天后朱诺、智慧之神弥涅乐瓦的神殿。城内其它古迹还有保存完好的塞维鲁家族宗庙、农神庙、城北大教堂等。

杰米拉城有两个广场和一个可容纳3000人的歌剧院,只是因为这所城市占地面积狭小,不得不把歌剧院和广场建在城墙外面。公元四世纪,城内新建了一个洗礼池和一个长方形教堂。居住于此的人口在公元三世纪达到顶峰,足足有两万人。但到了公元五世纪,杰米拉败落下来。1909年,发掘古遗址的工作开始进行。杰米拉博物馆的入口相对于博物馆内所容纳的大量馆藏来说显得非常狭小。博物馆的三个房间装得满满的,陈列着前面提到的镶嵌画和一些大理石雕像,还有油灯之类的器皿以及烹饪用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建筑物中,有一个欧洲剧场,它是以剧场内的一幅镶嵌画的名字来命名的。欧洲剧场中建有一个庭院,周围环绕着18个房间,房间内都装饰有一些立柱。洗礼池内的装饰壁画至今仍保存如初,但园屋顶是后来修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里面的大浴室至今仍功能完好,在很多地方仍然可见到供热水循环的导管和每个导管上带有的两个面板。在洗礼池后边,有一扇大门,通向先前的基督教区。早些时候,在杰米拉周围地区,曾出现过倒卖"古董真品"的现象。这儿也不可能免俗--其中的很多所谓的古董根本就不是真的。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Al Qal'a of Beni Hammad 贝尼.哈迈德城堡

PlaceAl Qal'a of Beni Hammad 贝尼.哈迈德城堡
(Arabic: قلعة بني حماد)
CityWilaya
CountryAlgeria
Introduction
建于公元1007年的贝尼.哈迈德城堡,座落于海拔1000米的山地高原上,是哈迈德王朝(Hammadid emirs)所建立的第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首都,因其发达的手工业及繁荣的商业贸易而急速发展起来,成为11世纪时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都市。但经过短暂的兴盛后,于11世纪末叶时,因恐于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袭击,多数居民纷纷转移至他地。公元1148年时遭到诺曼地人的入侵,公元1152年时又被席捲北非一带的阿尔莫哈达王朝征服,就此结束其短暂的历史。遗址当中的清真寺,其祷告室拥有13条通道和8间隔间,堪为阿尔及利亚最具规模的清真寺院遗迹。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Suda
  3. Wikipedia
  4. 百度百科

Museum-City of Gjirokastra 吉诺卡斯特城

PlaceMuseum-City of Gjirokastra 吉诺卡斯特城
CityGjirokastër
CountryAlbania
Introduction
 吉诺卡斯特城, 在Drinos 河谷在南阿尔巴尼亚, 是一个保存良好的镇的一个罕见的例子, 由庞大地产的农夫修造。 13 世纪城堡提供镇的重点以它典型的塔房子。 巴尔干地区的特征, 吉诺卡斯特包含kule 一系列的卓著的例子, 结晶在17 世纪的类型大厦。但吉诺卡斯特 并且以有些精心制作的例子为特色从早期的19 世纪。 kule 有一间高地下室, 一楼用于冷的季节, 并且二楼为温暖的季节。内部以富有的装饰细节和被绘的花卉样式为特色, 特别在区域为访客的招待会被预留。 镇并且保留义卖市场, 18 世纪清真寺和同样期间的二个教会。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Bokee

Buthrotum (Albanian: Butrint or Butrinti) 布特林特

PlaceButhrotum (Albanian: Butrint or Butrinti) 布特林特
CityCounty of Vlorë
CountryAlbania
Introduction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1999年进行了延扩。

1997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第21届,第23届会议报告。1998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布特林特占据科孚海峡和布特林特湖之间的小半岛。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它先后成为希腊殖民地,罗马人的城市和主教管辖区,随后是拜占庭统治的繁荣时期,接着又被威尼斯人占领。城市在中世纪晚期被遗弃成为荒泽。现存的考古遗址展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风貌。1999年被评为遗产的遗址界限再次扩展,不仅包括古希腊至古罗马时期的围城(近16公顷),而且增加了184公顷周边地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这个遗址。

布特林特城是古阿尔巴尼亚国领土的一部分,它位于国内的高地上,为浓密的植被所覆盖,受到了大自然和古代居民所修建城堡的双重保护。

尽管如此,这些保护并未能使它与世隔绝,在离科福岛不到十公里远的地方,布特林特通过维崴维运河(自布特林特湖流向爱奥尼亚海)与地中海相连。临海靠湖、气候宜人、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古代的建筑师充分利用这些优点,把布特林特建成了古代重要的海运、商贸基地,到公元前四世纪,布特林特 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人口达到了10000人。仅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城堡一项就可以使人想象到它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潜力。

建于山顶的卫城为雄伟的石头墙所环绕,石墙的有些地方高两米,宽三点五米。圆形剧场见证了城市的昌盛,剧场拥有25行座位,能容纳1500名观众。剧场位于卫城山脚,为两座神庙所环绕,其中一座是纪念阿斯克勒匹俄斯(古希腊药神)而修建的。大约有三十篇碑文雕刻在神庙的西侧,另外,还在一座塔上发现了大约一百篇碑文,这些碑文大多是以解放奴隶为主题。一系列的发掘使许多的文物重见天日,如圆盘、花瓶、陶瓷蜡烛台,还有雕像,其中包括""布特林特神"",它那近乎完美的造型似乎成了古希腊人心目中理想的形体美的化身。

几个世纪以来,城墙一直忠贞地保卫着布特林特城,但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在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军团在亚德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海岸登陆,在强攻下,这些巨大的城墙失去了它的功效。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布特林特城渐渐地衰退了。尽管如此,在奥古斯都(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的尊称)统治时期修建的三处巨型喷泉、三处公共浴室、用马赛克装饰的体操馆,这些都证明了布特林特市并没有遭到完全的遗弃。奥古斯都亲自视察了古城墙的修复和新城堡的建造工程。

基督教的传播给古城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基督教诞生早期,城里矗立着两座大教堂和一座洗礼堂,建筑的大厅内排成同心圆状的十六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主厅顶,马赛克组合成的动物图案装饰整个地面,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漂亮的建筑。发生在十一世纪的游牧民族的入侵,1153年毁灭性的地震,大量地下水的侵入,以及随后发生的瘟疫使得居民逃离,城市衰亡。布特林特市在一副荒凉中被渐渐地遗忘了。

在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时期(公元15世纪到20世纪)城市仍然沉寂,地下水蔓过了城市的地表,繁茂的植被使得这片遗迹不为人知。

直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考古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活动,先是右苟里尼,随后是他的同胞P.马克尼和D.穆斯特里。在1928年至1941年间,地表被清理了一遍,古城遗迹终于重见天日了。在阿尔巴尼亚解放以后,阿尔巴尼亚考古学家开展了更多的发掘活动,古城堡、卫城、古集市、神庙、公共浴室以及私人住宅纷纷出土。在考古学家神奇的工作下,古城几乎完整无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覆盖在布特林特表面的泥土和植被使它棉遭自然界的侵蚀和人类的破坏。新出土的古城的文化意义已超越国界,渊源流长,1992年布特林特城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足见其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

由于1997年初国内骚乱中遗址博物馆被抢劫,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遗址长期缺乏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感到忧虑,于1997年把布特林特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

布特林特(阿尔巴尼亚语:Butrint或Butrinti)是阿尔巴尼亚的一座城市和考古地点,它位于阿尔巴尼亚与希腊的边境上。古希腊人称它为Bouthroton,在拉丁语中它的写法是Buthrotum。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9°45',东经20°1'。它位于一座山上,俯视山下的运河。从史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居住了,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伊庇鲁斯的一座城市,后来是古罗马的殖民地,再后来是主教的驻地。

古代历史

布特林特最初是属于古代伊庇鲁斯地区的一座城市。它是当地部落的一个重要中心,从这里当地人与北方的伊利里亚部落和科孚岛上的希腊殖民地有往来。据罗马作家维吉尔的说法它是特洛伊的预言家海勒纳斯创建的。海勒纳斯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的儿子,他与安德洛玛刻结婚,特洛伊失陷后他移居西方。历史学家哈利卡尔那索斯的狄奥尼西奥斯则称特洛伊失陷后埃涅阿斯在逃亡时路过布特林特。

最早的人类定居的考古学遗迹源于前10至前8世纪,当时的居民点可能向科孚岛贩卖粮食,拥有一个港口和一个神庙。由于它位于科孚海峡边上,布特林特拥有战略性地位。前4世纪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居民点,当时的居民点拥有一座剧院,一座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庙和一个市场。

前228年布特林特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保护区。从前167年开始罗马在布特林特越来越占支配地位。前1世纪中布特林特成为罗马伊利里亚行省的一部分。前44年恺撒将布特林特设立为一个奖赏随他击败格涅乌斯·庞贝的士兵的殖民地。由于当地的地主提图斯·蓬波尼乌斯·阿提库斯在给他在元老院的朋友西塞罗的信中表示反对这个计划,因此只有少数殖民者被派遣到布特林特。

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击败马克·安东尼和克丽欧佩特拉七世的埃及海军后恢复了殖民地的计划。新到的居民大大地扩建了布特林特,新建的建筑包括一座沟渠、一座罗马浴场、一座中心广场以及一座水神殿。

3世纪里的一次地震摧毁了布特林特的大部分建筑。市中心被移为平地。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当时布特林特已经处于衰落状态,它已经从一个地区中心下降到一个生产中心。布特林特幸存了古典时代的结束,成为老伊庇鲁斯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当时的市内最显著的建筑物是425年建造的一座当地重要贵族的府邸。

6世纪初布特林特成为一个主教驻地,新建筑包括一座洗礼池和一座巴西利卡。这座洗礼池是这种基督教早期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之一。查士丁尼一世加强了布特林特的城墙。550年东哥德人攻克布特林特。考古发现证明直到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丧失其地中海东岸省份前布特林特还从这些省份进口货物、葡萄酒和油。从这一点上布特林特与其它巴尔干半岛城市类似,6世纪和7世纪是从罗马古代过渡到中世纪早期的分水岭。

7世纪里布特林特与其它地中海古代城市一样缩小到一个很小的、加固的居民点。罗马帝国彻底崩溃后第一保加利亚帝国曾一度控制布特林特。9世纪拜占庭帝国重新占领布特林特。直到1204年拜占庭帝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瓦解前布特林特是拜占庭帝国对抗诺尔曼人入侵的一个据点。拜占庭解体后布特林特成为伊庇鲁斯的一部分,在此后的数世纪中它成为拜占庭、南意大利的安茹王朝和威尼斯的争夺点,布特林特数遭易手。1267年西西里的查理一世占据布特林特和科孚岛,他重建城墙和巴西利卡。

1386年威尼斯共和国从西西里王国买下了这个地区(包括科孚岛),但是威尼斯的商人只对科孚岛感兴趣,因此布特林特再次缩小。1490年威尼斯在布特林特建造了一座城堡和一个小港口,此后这个地区只有少数人居住。

1797年在干波佛米奥条约中威尼斯将布特林特让给拿破仑,布特林特沦入法国控制。1799年当地的奥斯曼帝国总督攻占这个地区。直到1912年阿尔巴尼亚独立前它一直属于奥斯曼帝国。阿尔巴尼亚独立时当地无人居住,城市的遗址被携带疟疾的沼泽环绕。

考古发掘

1928年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派遣了一支考察队赴布特林特,这是现代考古发掘在布特林特的开始。这次发掘的目的是地理政治性的,而不是科学性的,其目的在于将一大批的霸权扩张到这个地区。虽然如此这支考察队的队长是一位卓越的考古学家,他于1936年逝世,但考察队的发掘工作一直进行到1943年。他们发掘了城市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部分。

1944年恩维尔·霍查的共产党政府在阿尔巴尼亚上台后外国考察队被驱逐。阿尔巴尼亚考古学家继续他们的工作。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布特林特遗址并建议霍查将这个地区改造为一座潜艇基地。1970年代阿尔巴尼亚考古研究所扩大了其发掘范围。

1992年共产党政府垮台后新的民主政府计划对该地进行大型开发。同年布特林特遗址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1997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以及宣传工作导致在当地建造机场的计划落空。由于盗掘以及缺乏适当的保护、管理和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特林特列入濒危世界遗产。

2000年阿尔巴尼亚政府设立了布特林特国家公园,在阿尔巴尼亚和国际社团的帮助下情况获得好转。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特林特从濒危世界遗产的列表中消除。该国家公园现在也是世界遗产。

布特林特可能可以成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当地社群通过可持续开发文化遗产发展的模型。

交通

通过一条1959年为赫鲁晓夫访问而建造的公路可以从萨兰达抵达布特林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从希腊旅游岛屿科孚岛出发赴布特林特进行一日游。从科孚岛出发需要座船(90分钟)到萨兰达,从萨兰达港口到布特林特行程为30分钟。从科孚岛到萨兰达有每日运行的摆渡船,从萨兰达到布特林特有公共汽车。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3. 維基百科











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 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Place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
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CityBamiyan
CountryAfghanistan
Introduction
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巴米扬石窟,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脉,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就开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

  巴米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山地国家,所据地理位置为连接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都曾在这里交汇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径巴米扬。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此地译作"梵衍那国",并详细记录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玄奘法师亲眼所见的梵衍那国的寺庙和佛像中,应该就包括了今天已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巴米扬石窟群和东西大立佛。

  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扬石窟,全长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东大佛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高55米,着红色袈裟,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经历风风雨雨,战火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已饱经战火的劫难。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前后有4 次。第一次发生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巴米扬石窟没有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在梵衍那城陷寺毁后,巴米扬石窟已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纪,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创痍,肢体残断。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为了避免再遭破坏,当地政府禁止从这里取走泥块,也严禁在这里埋地雷。虽然目前还没有修复的计划,但日本和印度等国政府已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佛像。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由,下令摧毁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其中包括位于巴米扬省的两座巨型石雕佛像。

  当年,中国僧人玄奘在西行的路上,曾经目睹过一派辉煌景象。公元632年,玄奘法师历经艰辛来到中亚一个叫“梵衍那”的地方,不由惊叹于巨大佛像的辉煌壮丽,多年以后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中回忆说:“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巴米扬石窟。

  巴米扬石窟位于阿富汗中部喀布尔西北120公里的兴都库什山河谷中,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印度、伊朗和中亚的交通要道。因而,巴米扬也成为了当时佛教文化艺术的中心之一。巴米扬石窟建造的年代,大致在公元3至5世纪间。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

  1996年,阿富汗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塔利班”攻占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领土,他们视《古兰经》为法律,希望把阿富汗建成真正的伊斯兰国家。塔利班最终把炮口对准了无与伦比的大佛。

  在塔利班宣布摧毁佛像的同时,国际社会也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加紧进行外交努力。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使皮埃尔·拉法兰西外,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特使也前往阿富汗,劝说塔利班停止破坏佛像的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塔利班武装手下留情,保护巴米扬大佛。

  但是,2001年3月2日,巴米扬郊外还是传来了令人心痛的隆隆炮声。据当时隐藏在巴米扬山谷里的居民说,他们连续三四天都听到爆炸声。巴米扬大佛在一片爆炸声中灰飞烟灭,丝绸之路上又一具象征意义的遗迹从此离我们而去。

  今天,巴米扬大佛轮廓依稀,鬼斧神工已经不再。

  2003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尽管阿富汗并没有申报,但巴米扬山谷还是被列入当年世界遗产名单,与此同时,巴米扬山谷将直接进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的理由是: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中亚地区干达拉文化中佛教艺术的典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佛教中心,深受印度、希腊、罗马和萨桑文化的影响,后期又有了穆斯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干达拉文化;是业已消失的中亚文化传统的有力见证;是杰出的文化景观,描述了佛教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是西方的佛教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朝圣的中心。

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公元1世纪到6世纪之间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宗教发展的杰出代表,将多种文化的影响融汇进了干达拉文化中的佛教艺术。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的寺庙,也有穆斯林时代的军事工事。巴米扬山谷也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塔利班炸毁两尊巴米扬大佛悲剧的见证。

Reference
  1. Lamparder
  2. World Heritage - UNESCO









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

Place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
CitySahrak
CountryAfghanistan
Introduction
65米高的查姆宣礼塔肃穆庄严,高耸入云,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查姆宣礼塔外砌烧制精巧的砖石,顶部饰有蓝色釉面的琉璃瓦铭刻,建筑工艺高超,装饰精美,代表了该地区建筑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宣礼塔身处古尔省(Ghur Province)心脏位置,依山傍水,从狭窄河谷中拔地而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又为之平添了几分魅力。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贴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百度知道-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百度百科
  5. Wikipedia

Forbidden City 故宫(旧称紫禁城)

PlaceForbidden City 故宫(旧称紫禁城)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CityBeijing
CountryChina
Introduction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叫做紫禁城。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这座故宫为什么称为紫禁城呢?原来,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这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 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看一看门额殿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已过滤词语]。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和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房屋建筑面积为155000平立米。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紫禁城位于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三大宫。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门午门,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门座,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也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它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故宫宫墙周长约3000米,占面积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多间。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南、北面各有一座高大的城门,宫城四角各矗立一座精美的角楼,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座宏大壮观,壁垒森严的城堡。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自然在紫禁城的前部, 而内廷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朝是帝后居住的地方并位於紫禁城的后部。

这组的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后还有一座御花园。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於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

太和门建於永乐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明初称"奉天门",清代名"太和门"。它座落在高三米高的一层石须弥庭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 23.8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高,最大的门。它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门前摆著一对高大的青铜狮子。太和门两侧还有昭德、贞度二门;庭院的东西面有协和、熙和二门;各座门之间都有庑房相连,在东北、西北两个角上建有祟楼。所有这些门、楼和庑房的尺度、体量都比太和门小,使太和门在整个广场中显出突出的地位。进太和门之后,是更大的庭院。东西宽仍是二百米,南北深约一百九十米,足以容纳万人的仪仗队伍。广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总高37.44米,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 至尊"形制。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徵。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试及元旦赐宴亦在太殿进行。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中方形,深、广各三间,周围加廊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攒尖式、铜胎鎏金宝顶,它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

内廷的正门名乾清宫,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长的庭院,俗称横街。横街的南面是保和殿,后保殿北面直下三层台基即到达横街,所以这里是外朝和内廷的交接部分。乾清门位於横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屋顶,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乾龙门的规格比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略低,在门的两旁各有一座琉璃装饰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这对影壁为砖筑,红墙上有琉璃檐顶,下有琉璃须弥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装饰。

坤宁宫在乾清宫的北面,也是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后居住的正宫。清顺冶时,按满族的风俗习惯,对坤宁宫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宫内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面部分,沿著墙添置了环形大炕,室内安置了大锅。在坤宁宫的东面部分则建成为皇帝结婚的洞房,入口改在东面,宫内有双喜的宫灯,红底金色双喜的影壁,靠北墙有龙凤喜床,床前挂著绣有百子图的五彩纱幔。改建后的坤宁宫还把原来的菱花?扇改为直条窗格的吊窗。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在明乾和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在紫禁城的东部靠北半面,有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宁寿宫建筑群。在明朝,这里也有一组建筑,但规模不很大;清朝康熙年间,在此建了宁寿宫,这是一组十分完整的建筑群体,它分为前面的宫殿和后面的寝居两部分。在后一部分里,可分为三个区,中路是居住区,东路是娱乐区,西路是园林区。整个建筑群四周有高墙相围,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独立区域。

宁寿宫建筑群的正面入口是皇极门,门前有一横向的庭院,左右两边是钦禧门和钖庆门,南面布一影壁正对皇极门,组成门前的广埸。皇极门用琉璃在墙外做成三间七楼加垂莲柱的三座门形式,三个门洞上都有琉璃瓦出檐,檐下有斗栱、横梁,梁上有琉璃贴成的旋子彩画,门上有石制须弥座,门前放置水缸四只,整座大门华而庄严。在皇极门的南面立有一座琉璃照壁,照壁上有龙九条,俗称为九龙壁。

进入皇极门就来到了宁寿门前的庭院,庭院很宽阔,在四周种有松树,以表示它为太上皇使用的特殊用处。宁庆门位於庭院北面的中央,五开间面阔,单檐歇山式屋顶,下面是一层白基座,基座前面有三条台阶,中史是御道,大门东西两侧各有影壁呈八字形摆开,门前左右还有鎏金铜狮两座,整座大门从形制到规模很像后三宫的乾清门。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慈禧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长达40余年。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都有班机往返于北京和其他国际城市及中国主要城市之间。

越南顺化皇宫
此外,在越南的古都顺化,还有一座紫禁城,它就是越南顺化皇宫。顺化紫禁城是越南末代王朝——阮朝的皇宫,从1802年建成—1945年阮朝灭亡的143 年间,一直是皇家的居所。顺化紫禁城仿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格建造,宫外有护城河。正门午门,和故宫午门一样,它有双阕,只不过很短。皇宫四门中,只有午门建有城楼。宫内重要的宫殿、亭台楼阁和午门城楼都用琉璃瓦装饰顶部。皇宫内的许多宫殿都在战争中被毁,不过都已重建。皇宫内有皇帝处理政务的勤政殿,皇帝寝宫——乾成殿,皇后住的坤泰宫,太子居住的光明殿和嫔妃住的顺辉院等。皇宫的园林和河流均匀的分布在宫殿各处。

-----------------------------------------------------------------------

故宫(Palace Museum,Forbidden City)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旅游服务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紫禁城
  2. 百度百科-故宫
  3. Wikipedia
  4. World Heritage - UNESCO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zium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Place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CityXian
CountryChina
Introduction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这一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的地下军阵,是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合的百万雄师的艺术再现。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四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络头和挽具以金银为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定为国宝。馆区各项旅游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有餐馆、商店、停车场、环幕电影、照像馆和外宾厕所设施。沿西(安)临(潼)高速路30多分钟便可从西安到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

兵马俑坑由于规模宏伟,陶俑、陶马的数量巨大,发掘工作要延续数年乃至几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免遭风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忧心的重大问题。当时我们考古工作者曾计划用竹竿、芦席搭盖一个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以解决燃眉之急。正当我们为此焦急之时,1975年8月 26日,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飞抵西安,传达了国务院要在此建立兵马俑博物馆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专项工程。

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1975年底开始的,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建馆伊始正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许多大的建设工程纷纷下马,建馆资金严重不足,建材筹集困难重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馆的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对、公开开放。

兵马俑博物馆初期的建馆方案是1975年10月拟定并获国家批准的。当时仅发现了一号兵马俑坑,而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夏季在考古勘探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就决定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一期建设方案是不完备的。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观众如潮,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秦兵马俑热。

如此,兵马俑博物馆原有的建筑规模及较简陋的设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全体人员迫切的愿望。在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于1986年将兵马俑博物馆的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列为陕西省的重点工程项目。扩建的主要工程是建造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以及文物库房、文物综合陈列厅等二十余项配套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4850万元。从此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二期扩建重点工程之一的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于1987年5月开始动工,1988年底主体工程竣工。接着进行考古发掘,1989年9月27日,三号兵马俑坑对外开放。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的基建工程于1988年动工,1993年底主体工程竣工,1994年开始发掘和对外展出。至此作为兵马俑博物馆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已先后全部建成。三座遗址大厅的建筑总面积为34730平方米,把三个俑坑全部罩于遗址大厅内,并有较好的通风、采光、防火、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 秦始皇帝陵
  3. 百度百科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4. Wikipedia - Terracotta Army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秦始皇帝陵 ( Terracotta Army 秦始皇兵马俑)

Place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秦始皇帝陵
CityXian
CountryChina
Introduction
秦始皇帝陵是秦皇赢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的骊山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帝王。13岁即位秦王,23岁举行成年加冕典礼,开始亲理国事。前230年至前221 年,兼并割据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统一中国。前210年7月,病死在出巡途中的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平乡县),9月葬于骊山,时年50岁。

整个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达37年之久。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今墓冢为四方锥形。

1974年,在陵东侧相继发现三个陪葬的兵马俑坑,曾经出土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兵器等万件文物,成为轰动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陵东1.5千米处首次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它们均坐西面东,南一北二,三坑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号坑最早发现,整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随后,在一号坑的东北侧20米处,又发掘出面积为5000平方米曲尺形的二号坑和面积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的三号坑。

这三个坑的造型又各有差异:一号坑似为步兵部队。二号坑为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陵兵马陶俑的发现,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1975年开始,国家已先后在三个坑上建造展览大厅,对外公开展出,其中二号坑还是边发掘边展出的。

在兵马俑一号坑中,有11条东西向的过洞,其中排列着挎箭执茅的铠甲俑。坑中还有6辆战车相间的38路面东的纵队,构成军阵主体的主力部队。在主力部队前面,横列着三排横队,每列有70个战袍俑,手持弩机弓箭,个个气宇轩昂,组成全阵的前锋。其他三面,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南、北、西,似是侧翼和后卫,以防止敌人从两翼和背后袭击。秦兵马俑大小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武士俑高1.8米,面目各异,神态威严。依服饰和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士、伍卒等多种,还有二号坑中独有的跪射俑、鞍马骑兵俑。这些都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全国的雄伟军容。秦皇陵中出土的武器更令人惊奇,这些经铬化处理的青铜兵器,至今仍寒光闪闪,锋利如新。此外关中海战是勒令旁出土的两组铜车马,每组有车一辆,马四匹,华盖华丽,车窗为镂空雕,鞍辔上有金银纹饰。每辆车各有一名驭手俑,实为秦代艺术珍品。青铜兵器的铬化处理证明了我国这一工艺比1937年德国作为发明专利而创造的工艺技术提前2100多年。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 秦始皇帝陵
  3. 百度百科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Old City of Sana'a 萨那古城

PlaceOld City of Sana'a 萨那古城
CitySana
CountryYemen
Introduction
1986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萨那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七世纪和八世纪期间, 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

简介: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东部,坐落在也门共和国西部海拔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另一资料: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同时又地处穿越也门山脉的主要交通线上,与非洲之角遥相呼应。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称。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

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另一资料: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就是萨巴王国的一个要塞。公元2世纪萨那古城逐渐成为此地宗教和贸易中心。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4世纪,这里已成为也门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为赫米叶尔王朝首府。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人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自公元628 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7世纪初,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自公元 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纪时城内已有106座清真寺、12个浴场和6500座民居。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奥斯曼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

相传公元前1世纪(另一资料:公元1世纪),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约100米的霍姆丹宫便在萨那落成。至今仍保存有霍姆丹宫残骸,其轮廓仍隐约看得出来。整个宫殿高达20多层,四角分别用白、黄、红、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塔顶有一间客厅,每一角都有一头石狮把守,屋顶是用一块高20米的整块大理石加工而成的。

哈吉尔宫修建于希木尔王朝时期,位于萨那西北部。整个宫殿建造在—块完整的巨石上,故有“石头宫”的称号。整个建筑高达6层,宏伟壮观,宫中有一水池,是当年伊玛姆欣赏宫女们洗澡的地方。

萨那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黄石占大多数,庄严而又稳固。萨那古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和古清真寺巨人的穹顶、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着环绕在周围的碧绿的群山,组合成完美的整体,远远望去,宛若仙境。萨那最醒目的建筑是大清真寺,建于公元7世纪,据说是用从霍姆丹宫拆下的材料建成。清真寺塔尖高耸入云,十分宏伟壮观。

萨那古城建筑风格独特,城内的住宅一般都是传统塔楼式,建筑材料一般也采用青石、白石或红石。石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窗户的上半部为圆拱形,用窗棱装饰出多种图案,镶嵌着彩色玻璃窗。多层住宅一般是富裕人家,层数越多,表明主人的身份越高。最高的住宅有9层。

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许多花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城墙环绕着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石头、砖、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将不同的材料缝隙、颜色、纹理和谐地同时显现出来。塔楼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墙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与清真寺的尖塔和圆形穹顶相映生辉。

萨那古城提供了一种建筑风格总体一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反映了具有伊斯兰早期空间特色的一种有序结构,这种结构随时光流逝而日渐珍贵,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萨那古城又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萨那古城建筑风格总体-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其房舍均已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

Reference
  1. Wikipedia
  2. 百度百科
  3. World Heritage - UNESCO



Old Walled City of Shibam 也门希巴姆老城

PlaceOld Walled City of Shibam 也门希巴姆老城
CityHadramaut
CountryYemen
Introduction
1982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层建筑群给人一种海市蜃楼般不可思议的感觉。那简练的外观,雷同的造型不由让人联想到纽约的摩天大楼。这些用土坯为建材的建筑群高达30米,在中世纪来说的确堪称高层建筑。

  具考证这种高层建筑的由来是传统家族制度的产物。当时家族分家后一般不在外面新盖房屋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来的房屋顶上加层扩建,从而逐渐形成了这种高层建筑。每栋建筑为5层或8层结构,总共有500多座,居住有7000人左右。高楼的1、2层房间大多没有窗户(1层养家畜,2层作仓库),3层以上供人居住。屋顶和顶楼都涂有雪花石膏。

  这种涂白实际上对建筑物起到了保全作用。设想如果没有每年一度的涂白,300年前建造的房屋可能早已被侵蚀掉了。现存的建筑多为100年前或300年前建造的,最古老的还可追溯到10世纪

Reference
  1. World Heritage - UNESCO
  2. 百度百科



Wednesday, June 13, 2007

Old C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旧城

PlaceOld C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旧城
CityJerusalem
CountryIsrael
Introduction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东岸,距地中海54公里,向东距四海24公里。大耶路撒冷面积627平方公里,旧城在它的中部偏东,面积仅1平方公里。

现存古迹:

旧城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以下六项:

1.犹太教希律圣殿的西墙,现在犹太人称之为哭墙(Western/Wailing wall):

公园前10世纪,犹太人大卫王率领各部落攻占耶路撒冷,并以此为统治中心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家,后来他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建立了圣殿。公元前六世纪,圣殿被入侵的巴比伦人焚毁,半个世纪后重建,后又被毁。最后一次是公元前35年由希律一世重建,命名为希律圣殿。到公元70年和135年,圣殿被罗马人再次焚毁,现在保存的12米高的西墙,是圣殿被焚毁后在西院残墙基上修复起来的。

2.基督教圣墓教堂(Holy Christian Church):

这座教堂在公元33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圣海伦娜建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小山包上,规模庞大,由几座邻近的教堂组成。

3.圣岩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St. Rock Mosque (Al-Aqsa Mosque):

公元636年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攻占耶路撒冷,他的继承人马利克在犹太人圣殿遗址上建立了这座八角形的清真寺。清真寺之所以建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有过梦境的那块岩石,建立清真寺的目的,是把那块岩石盖住。

4.旧城城墙 (Old City wall):

1517年,奥斯曼帝国统治耶路撒冷,土耳其苏丹苏莱曼时期重修了城墙,长约5公里,一直保存到现在。

5.艾格撒清真寺(Aksa Mosque )

6.耶稣“受难之路”(被定罪后走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点所经过的路)

三教圣城:

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视作圣城,是人间唯一享有这项殊荣的城市。

犹太教:

犹太人从《旧约》前5章得知,先知们所预言的弥赛亚,将最终出现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那时候所有的民族都将融为一体。为了尽可能的接近实现这一预言,世界各地虔诚的犹太教徒都梦想着嗣后能安葬在这一圣山(锡安山)旁的目的里。经文里清楚的写着,直到那是,犹太人都应当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国家,而不与其他国家融合为一体。这就是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和以耶路撒冷为其永恒首都的根本原因之一。前面所属的圣殿山被犹太教视作最重要的圣地,而圣殿参与的哭墙就成了最重要的崇拜物了。

基督教:

基督教所依据的,是《新约•启示录》,他们相信,人间的耶路撒冷最终将变成天堂,上帝之子耶酥在耶路撒冷脱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他人间最痛苦也是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多年来,基督教朝圣者在基督教主要节日涌入耶路撒冷,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圣墓教堂。

伊斯兰教:

按照穆斯林的传统,信徒们期待着穆罕默德在犹太人的圣殿广场上降临,去会见易卜拉欣、穆萨和先知耶酥,并作为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预言者和这些人一同祈祷。此外,耶路撒冷做为穆罕默德那次骑马被带往天国的神秘夜行的目的地,乃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有关这件事,已经被记录进入了《古兰经》,因而被看作绝对真理。因此,建立在圣殿遗址上的圣岩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教朝拜的圣寺。

历史沿革与现状:

耶路撒冷从16世纪初起,接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是它独立行省的首府。1917年被英国占领,是委任统治地的首府。1947年联合国决议耶路撒冷为国际城市。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约旦控制了旧城及其东北地区,以色列则占领了新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现在,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问题还有待解决。

现在的耶路撒冷旧城内分为4个区:

东北区:穆斯林居住区,原来的犹太教圣殿就在其中,圣殿遗址上建有圣岩清真寺,此外东北区还有阿克萨清真寺和基督“受难之路”。

东南区:犹太教区,有圣殿西墙,即哭墙。

西北区:基督教区,有圣墓教堂、耶酥受难之路的一小段。

西南区:亚美尼亚教会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对耶路撒冷这个跨国家、跨地区和跨宗教的重要城市地位表示赞赏,并使该城成为各族人民间和平与理解的中心,于1991年推出“信仰之路”活动,后来由于以色列与阿拉伯开始和平对话,该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充满着东方文化氛围,因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的圣地而闻名于世。3000多年来,它在战火动乱中,不断被破坏,又不断地被修复,至今仍向世人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仪态。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最早在此建都。当时所建造的神殿在公元7世纪时,被罗马侵略军摧毁。亡国后的犹太人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公元4世纪后,才允许每年一次到幸存的残墙哭泣哀祷,残墙由此被世人称为“哭墙”。在哭墙内侧丘坡上,可见一座有金碧辉煌拱型圆顶的岩石清真寺,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旧城内还有座“圣坟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tomb)”,是公元327年,由罗马人为基教徒所修建!


Reference
  1. Wikipedia - Wester Wall
  2. 百度百科
  3. 百度-世界十大遗产是什么

The Giant's Causeway / Causeway Coast 贾恩茨考斯韦海岸

PlaceThe Giant's Causeway / Causeway Coast 贾恩茨考斯韦海岸
CityNorthern Ireland
CountryUnited Kingdom
Introduction
1986年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N(I) (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在北爱尔兰安特令平原边沿,沿着海岸在玄武岩悬崖的山脚下,大约由四万个巨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这个著名的名胜就如同传说中的巨人跨过海峡到达苏格兰。三百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大约50-60百万年前)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成的。这个状观景点同时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巨人岬这个名字起源于爱尔兰的民间传说。

  据说巨人岬是由爱尔兰巨人芬·麦克库尔建造的,他把岩柱一个又一个地移到海底,那样他能走到苏格兰去与其对手芬·盖尔交战。当其完工时,麦克库尔决定休息一会儿。而同时,他的对手芬·盖尔穿越爱尔兰来估量一下他的对手,却被睡着的巨人巨大的身躯吓坏了,尤其是在麦克库尔的妻子告诉他这事实上是巨人的孩子之后。盖尔在考虑这小孩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时,也为自己的生命担心,他匆忙地撤回到苏格兰,并毁坏了其身后的堤道。现在堤道的所有残余位于安特里姆海岸上。

  巨人岬是这种独特现象的特别完美的表现-真正适合巨人的大通道。柱状玄武岩不限于北爱尔兰;另一最著名的例子是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内赫布里底群岛。在斯塔法岛上,玄武岩柱在大部分地区均发育良好,而且有一巨大的岩洞,继神秘的巨人岬之后,那里的海水已将岩柱侵蚀成芬戈尔岩洞。芬戈尔岩洞有广泛的声誉,几个世纪来在诗歌和小说中有描述,而作曲家菲利克斯·德尔松在1829年去该岛的一次访问中,被激发创作了现被称作"赫布里底群岛"的著名管弦乐前奏曲。

  北大西洋早期,在现已分离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新形成的海道依然处在发展之中。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定,但它的边界则正在形成和变化阶段。大约8千万年前,格陵兰的西海岸与加拿大分离,但东南海岸仍与对面的不列颠群岛的西北海岸紧紧相连。

  大约2千万年后,这些海岸开始分离,而在现在的斯凯岛、拉姆岛、马尔岛和阿伦岛上,以及在苏格兰本岛的阿德纳默亨角上和南部的爱尔兰的斯利夫·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景色一定十分壮观,但有关当时的情况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记录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喷发出来的玄武岩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曾记载的下坡流速每小时超过48公里。流体熔岩较容易散布于很大的面积,于是就有"泛滥玄武岩"这一术语,而且它们形成的大块熔岩,遍布整个火山活动区。类似的玄武岩其他地方也有,印度的德干高原,在4000-6000万年前形成了70万立方公里的熔岩。任何热的液体遇冷收缩,熔融的熔岩概不例外。但当熔岩最终冷却到能够结晶的时候,它开始爆裂成规则的图案,常常是六角形图案,与炎热的夏天干涸的池塘中泥质底部形成的龟裂十分相似。

  熔岩的主要特点在于裂缝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从顶部通达底部。结果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柱网络,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议地捆扎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地质学家把这些裂缝称为"节理",就整体而言就成为"柱状玄武岩"。柱的典型宽度约为46厘米,但宽度也有更大些或小些的。

Reference
  1. 维基百科
  2. Wikipedia
  3. 百度百科

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Place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CityLalibela
CountryEthiopia
Introduction
  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举世无双,最有名的要数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00多公里的拉利贝拉。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始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国王统治时期。有“非洲奇迹”之称。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据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说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时候,一群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驱之不去。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权”。当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坏心想要毒杀他,被灌了毒药的拉利贝拉三天长睡不醒,在梦里,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一、举世无双的建筑群

  拉利贝拉有11个中世纪的教堂和小教堂,它们在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两边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华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二、罕见的绘画和雕塑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使馆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

  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九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实际上,在基督教的中东地区都是这样),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

  圣迈克尔、各各他教堂和三位一体教堂组成一个教堂群,其中最大的教堂圣迈克尔教堂被用十字形支柱和谐地分为三个中殿,供奉耶稣受难像的各各他教堂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其两个中殿的墙壁上雕刻的七个真人大小的牧师系列像。此外,它的壁龛中还有一个基督墓。

  供奉圣子、圣父、圣灵的小教堂要经过各各他教堂才能到达。它的布局呈不规则四边形,内设三个独石圣坛。圣坛组成一个半圆,并饰以十字架,中央有一个洞,你弥撒时,牧师用它放置"托博特"(埃塞俄比亚礼拜仪式用语吉兹语中的"约柜")。在教堂地下室的后面,有两个双手合十进行祈祷的神秘人物站立在一个空壁龛的两边,壁龛的顶部是一个圆圈环绕着的十字架――或许代表三位一体。

  墨丘利教堂和天使长加百列与拉斐尔教堂为地下教堂,起初用于非宗教目的,后被圣化。它们一度可能是王室住宅。往前不远,利巴诺斯教堂既有独石教堂的特点,又有地下教堂的特点。它的四边被一个环绕四周、内部挖空的高高的长廊与山分开,而其顶部却与高处的岩石块连为一体。埃马努埃尔教堂是一个有着三个中殿的长方形教堂,具有阿克苏姆古典风格的所有特点。

  圣乔汉教堂是拉利贝拉唯一被凿成十字架的教堂。坐落在一个近乎方形的竖井状通道(22×23米)的底部,与其他教堂相分离,形似希腊十字架。它的地基很高,里面既无绘画,也无雕塑,因为这些东西会转移人们对其和谐而简单的线条的注意力。天花板上,十字架的每个臂都与一个半圆拱相交,而这些半圆拱是在矗立在中央空间的四个角的壁柱上雕刻出来的。虽然这个建筑的低层窗户属阿克苏姆风格,但高层窗户上却有着与各各他教堂相类似的带花饰的尖拱。

  这些教堂的建成使拉利贝拉城成了一个宗教中心。从公路或空中都很容易到达拉利贝拉。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
  2. Wikipedia







Khajuraho Temples 克久拉霍古迹

PlaceKhajuraho Temples 克久拉霍古迹
CityKhajuraho
CountryIndia
Introduction
印度的性爱雕塑中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地方在于:它与宗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一个走近克久拉霍神庙的人都会立即注意到对神和人的性活动的颂扬是其建造者的信仰体系的核心。巨大塔楼的外表装饰着石制的神祗雕像,雕刻的手法精湛,栩栩如生,极其生动的反映了印度教对人类本性的宽容与豁达。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
  2. Wikipedia

Monday, June 11, 2007

Universal Studios Japan (USJ) 日本环球影城

Place日本环球影城
CityAmagasaki,Hyogo
CountryJapan
Introduction
日本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Japan)是除了好莱坞、佛罗里达之外,首座不位于美国本土的环球影城。她是一座电影电视主题乐园,园区设备与表演大多移植自美国环球影城,活动设计是引领游客置身于电影情节的临场感受之中。  日本环球影城代表性的游乐设施包括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回到未来、ET星际历险、水世界、西部替身表演秀、动物演员舞台、电视节目制作参观导游、环球影成动画魔术。
Reference
  1. Official Web Site
  2. CTrip





Universal Studios 好莱坞环球影城

PlaceUniversal Studios 好莱坞环球影城
CityWest Hollywood,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度山恩仇记》。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同时好莱坞亦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及其他人土汇聚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片厂陆续迁出,许多拍片设施闲置或转手电视片制作商。60年代初,好莱坞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主要生产基地。

  区内名胜有"好莱坞碗"(天然圆形剧场)、"朝圣者"圆形剧场、希腊剧院、中国剧院、加利福尼亚艺术俱乐部等。许多新、老影星居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因为电视行业的兴盛,摄制的电影也就相对减少。不过,哥伦比亚、派拉蒙等著名电影公司仍在继续拍片。好莱坞的主要街道是Sunset Blvd.与Hollywood Blvd.街道两旁是电影际与高级的商店,极尽繁华之能事。在环球影城,你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踏入影城,会让你流连忘返。影城内分3个区,分别是电车之旅、影城中心、娱乐中心。可以到售票厅旁的服务中心索取游览指南与表演时间表。影城出入口旁有一个50 年代风格的购物区宇宙城,是个不错的步行区。别忘了在游览之余,去逛逛。
Reference
  1. Wikipedia - Universal_Studios
  2. Official Web Site
  3. 51766

Joliet Prison / Joliet Correctional Center 若利埃监狱

PlaceJoliet Prison / Joliet Correctional Center 若利埃监狱
City-
Country-
Introduction"越狱"剧情里的狐狸河监狱, 实际拍摄地为美国伊利诺斯州若利埃市的若利埃监狱.
Reference
  1. Joliet_Prison
  2. 百度



CCTV Headquarter 中国中央电视台

PlaceCCTV Headquarter 中国中央电视台
CityPeking
CountryChina
Introduction-
Reference-



Denzel Washington's house 丹泽尔·华盛顿的家

PlaceDenzel Washington's house 丹泽尔·华盛顿的家
CityLos Angeles,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1. Ezprezzo



Brad Pitt's Mansion 布拉德·皮特的家

PlaceBrad Pitt's Mansion 布拉德·皮特的家
CityWestlake Village,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Britney Spears's House 布兰妮·斯皮尔斯的家

PlaceBritney Spears's House 布兰妮·斯皮尔斯的家
CityMalibu,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Celine Dion's house 席琳·迪翁的家

PlaceCeline Dion's house 席琳·迪翁的家
CitySainte-Anne-des-Plaines,Quebec
CountryCanada 
Introduction-
Reference-

Madonna's House 麦当娜的家

PlaceMadonna's House 麦当娜的家
CityWest Hollywood, 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Mariah Carey House 玛丽亚-凯莉的家

PlaceMariah Carey House 玛丽亚-凯莉的家
CityMount Kisco, New York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Michael Schumacher's House in Vufflens 迈克尔-舒马赫在瑞士的家

PlaceMichael Schumacher's House in Vufflens
迈克尔-舒马赫在瑞士的家
CityMorges,Waadt
CountrySwitzerland
Introduction-
Reference-

Michael Schumacher's House in Gland Switzerland 迈克尔-舒马赫在瑞士的家

PlaceMichael Schumacher's House in Gland Switzerland
迈克尔-舒马赫在瑞士的家
CityGland,Waadt
CountrySwitzerland
Introduction-
Reference-





Mike Tyson House 迈克泰森的家

PlaceMike Tyson House 迈克泰森的家
CityParadise Valley,Arizon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1. Ebaumsworld
  2. 百度百科-迈克泰森

Michael Jordan House 迈克尔-乔丹的家

PlaceMichael Jordan House 迈克尔-乔丹的家
CityHighwood,Illinois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Reference-





Hollywood sign "好莱坞"大标志

PlaceHollywood sign "好莱坞"大标志
CityBurbank,California
CountryUnited States
Introduction
这儿一个字的高度就达13.7米,是洛杉矶有名的建筑物,经常可以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原来这是为发展好莱坞地区而修建的。1960年,当 Hollywood Land变为Hollywood时,这个标志就成了好莱坞的象征物不得不提的是,1932年一个新女演员因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曾在这个标志的"D"字上坠崖自杀。现在禁止接近这个标志,你只能在天文台上通过望远镜进行摄影.
Reference
  1. Wikipedia
  2. 百度百科

Paris Hilton House 帕丽斯希尔顿的家

PlaceParis Hilton House 帕丽斯希尔顿的家
CityWest Hollywood, California
CountryUSA
Introduction-
Reference
  1. Microsoft Visual Earth

Saturday, June 9, 2007

Ayers Rock (Uluru Rock) 亚艾尔斯巨石(乌卢鲁巨石)

PlaceAyers Rock (Uluru Rock) 亚艾尔斯巨石(乌卢鲁巨石)
CityYulara
CountryAustralia
Introduction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 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 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泉市(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 高斯的测量员横跨这片荒漠,当他又饥又渴之际发现眼前这块与天等高的石山,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高斯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来观赏巨石风采。

---------------------------------------------------------------------------------------------

艾尔斯岩是世界上最大的由整块岩石构成的孤立山峰, 又称"艾尔斯山"或"大独岩".位於澳大利亚中部平原西部, 因欧洲人艾尔斯1873 年到此发现而得名.

  艾尔斯岩长3000 米, 高348 米, 底部周长8500 米, 整座山岩石裸露, 四周均是高出百米的峭壁, 草木不生, 鸟兽不栖, 就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 雄伟险峻;又似一只伏卧的巨兽, 气势非凡.艾尔斯岩呈椭圆形, 表面粗糙, 顶部平坦, 岩壁陡峭, 难以攀登.岩石周围稀疏长着一些低矮、枝干拗曲的灌木.這块巨石的颜色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 平时岩石是灰黄色, 黎明时呈火红色, 中午时变为金黄色, 黄昏时则为深紫色, 蔚为壮观.当地居民说, 艾尔斯岩是"彩虹蛇"创造的, 所以能像变色龙一样变幻出各种色彩.山石因为多年风化而形成许多奇特的裂缝和洞穴.有的洞穴内有古老的壁画, 风格颇似抽象画派的作品.山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艾尔斯岩在1873 年被探险家发现以后, 逐渐引起人們的注意, 來此观光的游客越來越多, 寂寞了多少世纪的艾尔斯岩成为旅游胜地.现在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

  到艾尔斯岩游览的人, 都要一睹沙漠日出的奇景.清晨, 一抹红光闪出地平线, 渐渐由暗转明向上扩散, 然后一弯光环探出头來, 慢慢地一面上升一面胀大, 一团火球就像是从炉中沸腾冒升.地面上由漆黑而暗褐、紫褐、红褐, 天空从黑灰而深紫、绛红、绯红, 忽然旷野里呈现闪闪烁烁的光芒万点, 一会儿又变幻成摇摇晃晃的斑斓光带.从一线曙光初露, 到太阳升离地平线, 其间光影瞬息万变, 這就是大漠上的日出奇观.

  从艾尔斯岩向西约24 公里处, 另有一堆隆起的大圆石, 从空中望下去, 好像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馒头, 又像是形式各样的头颅.這就是澳大利亚内陆沙漠上的另一奇景奥伽斯山.這座山由28 块圆形大岩石组成, 有的连在一起, 有的个别独立, 最高峰约540 米, 在岩石堆中攀岭越谷, 眺望远处的冥蒙和近处的飞沙, 完全是一派粗犷的大漠风光.澳大利亚政府已把這一带划为艾尔斯岩——奥伽斯山国立公园.

----------------------------------------------------------------------------------------------

艾尔斯岩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它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巨石,澳洲当地语称为"吾陆乳"。

这块方圆9平方公里的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被称为“魔石”。它像头巨象一样雄踞在大漠之中,其身体能随日光变化发出不同颜色。据说,艾尔斯岩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至少有数百亿年历史。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均云集在此地观赏巨石在日落和日出时色彩变化多端的自然奇观,而且还可以沿铁索走1.6公里的路,攀上巨石,在上面行走,观看那里壮观的景象。

日落时分的艾尔斯巨石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画面,游客可以欣赏太阳下落时巨石异常动人的色彩变化。另一个壮观的情景是夜晚的天际,届时驻队的天文学家导游会指引你观赏南半球壮观的星空,告诉你各星际组成的奥秘。

吾陆乳地区具有悠久地历史和土著文化,若你参加当地的旅行团,就会有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作导游,他们非常热情,讲解亦生动详细,令整个旅程生色不少。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
  2. Mifang
  3. 新华网











Galápagos Islands 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

PlaceGalápagos Islands 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
City-
CountryEcuador
Introduction
厄瓜多尔在太平洋中的火山群岛。在太平洋东部赤道上,东距南美大陆厄瓜多尔海岸970公里。面积7,844平方公里。由7个大岛、23个小岛以及50多个岩礁组成。其中以伊萨贝拉岛最大(4,275平方公里),人口6,201(1982)。首府为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上的巴克里索港。群岛由第三纪晚期火山喷发而成,地势崎岖,多火山锥、巉岩和峭壁,最高峰阿苏尔山海拔1,689米。气候因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较为凉爽,且降水稀少,巴克里索港的年平均气温为 23.8℃。岛上只有一些小湖沼和泉水,沿海一带年降水量仅250毫米,生长着仙人掌、灌木丛等植物,山地年降水量1,270毫米,有高大树木。岛上动物奇特,尤以巨龟、大蜥蜴著名。1535年为西班牙人发现,1832年归属厄瓜多尔。1835年达尔文曾抵此考察,发现这里的动植物区系分布特殊,为他的生物进化学说提供了有力论据。一半以上岛民居住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沿海居民从事捕鱼,高地居民种植玉米、甘蔗、咖啡、棉花、蔬菜、热带水果等。有硫黄和盐矿产。巴尔特拉岛上筑有飞机场。旅游业日益发展。1959年在圣克鲁斯岛建立生物和自然环境科学研究站。由于生态系统独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的自然财富”。

----------------------------------------------------------------------------------------------

在南美洲以“赤道之国”闻名世界的厄瓜多尔西海岸外约900多千米,西经90°的赤道附近,有一群岛屿孤悬于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中,那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又称科隆群岛。它由伊萨贝拉、圣克鲁斯、圣克里斯托巴尔等十七个大岛和约一百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800平方千米,是厄瓜多尔的一个省。

加拉帕戈斯虽地处赤道,但由于它同时又正好处在秘鲁寒流前进的要道上,秘鲁寒流把南极洲附近寒冷的冰水源源不断地送到赤道附近,受其影响,加拉帕戈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在这种纬度上通常没有的动植物,也在该群岛上出现了。岛群上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这里有几乎所有的爬行动物、半数的飞鸟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无法见到的许多哺乳动物、大批的昆虫。这里既有大量的热带生物如大蜥蜴,也有通常只能在寒带生存的企鹅、海狮、海豹。因此加拉帕戈斯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在众多的珍禽异兽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陆地巨龟。“加拉帕戈斯”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美洲陆龟”,至今人们仍把加拉帕戈斯称为“龟岛”。1835年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登岛时,曾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岛屿,好像是全体爬行动物的乐园,除了有三种海龟外,陆龟也有很多。因此在这里曾经有一只船的船员们在短时间里捕捉到了500—800只大龟。”据记载,17世纪时,群岛约有象龟25万多只,登岛的人可以在龟背上走路。巨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象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陆间龟,大的体长2米,身长约1.5米,伏地高半米,重达200—300公斤,需六七个人才能抬得动。这种龟因腿粗似象脚,故名“象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人们常利用它来驮物、载人,游人也可像骑马一样骑在它的背上外出旅行。平时它们匍匐在岸边草丛中,身披铠甲,俨如守卫群岛的卫士。为了保护这种宝龟,联合国授予加拉帕戈斯“世界遗产”荣誉称号。

140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贝格尔”号勘探船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中,曾于1835年9月15日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对当地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考察了地质情况,目睹了鸟类通过变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规律,进一步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从而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对人类研究和认识世界起了重大作用。为了纪念这位科学伟人,人们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岸边,修建了达尔文的半身铜像纪念碑。现在该岛仍然是重要的科研场所和旅游胜地。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
  2. Wikipedia
  3. Haie

Machu Picchu 马丘比丘古城

PlaceMachu Picchu 马丘比丘古城 Machu Piqchu
CitySanta Ana
CountryPeru
Introduction
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见证了印加帝国(Inca Empire)的光辉,也见证了它的落魄。

马丘比丘初建于十二世纪,逐步成为一座极繁荣兴盛的城市,这是在没有车船知识时代的建筑奇迹。它虽然地形险峻,却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城内规划井然,宗教、军事、民居各占一隅,城中处处透出星辰历法的玄机,窗户都指向夏至和冬至的日出方向。

十六世纪,统治南美约百个民族的印加王朝为西班牙人所灭,只有马丘比丘地处深山而逃过劫难。直至一九一一年,美国考古学家宾厄姆(Bingham)攀山涉水,终在荒干漫草中发现这个沉睡四百年、印加文明路上的最后驿站。宾厄姆说:「我所知的世界上,再没有地方能和这儿的景色和吸引力相比……这儿有云雾缭绕的高大雪峰、奔腾咆哮的急流,婀娜多姿的巨大花岗岩壁傲然耸立在数千尺上。」

马丘比丘被称为「消逝在云雾中的城市」,也被形容为神秘的「空中之城」。它留下的其中一个疑团是,何以印加人要把它建在两个尖削的山脊间,在群山峻岭当中?有人认为,答案就在它背后一座山。细看这座山,会发现它赫然是一张巨大脸孔的侧面,眼鼻口清晰可见;也许印加人是在发现到此奇景后,决定让马丘比丘依偎在它身旁。
Reference
  1. 百度百科
  2. Wikipedia
  3. 维基百科





Friday, June 8, 2007

Ötzi the Iceman 冰人奧茨

PlaceÖtzi the Iceman 冰人奧茨
CityLaces
CountryItaly
Introduction


冰人奧茨(Ötzi the Iceman)是1991年於阿爾卑斯山的奧茨塔爾山冰川發現的天然木乃伊,地點位於奧地利及意大利邊境附近。該具冰人已被冰封5000餘年,可幫助考古學家瞭解新石器時代歐洲人的生活。

發現
「冰人奧茨」最先由兩名德國登山遊客西蒙夫婦(Helmut and Erika Simon)於1991年9月19日共同發現的,最初被認為是一具現代人的屍體,及後奧地利當局把冰人送往Innsbruck化驗,發現冰人竟來自5300年前,是迄今最古老的木乃伊。現時「冰人奧茨」被存放在意大利波爾查諾的South Tyrol考古學博物館公開展覽。

發現者西蒙在2004年10月前往阿爾卑斯山登山時失蹤,一星期後被發現死亡,該處距離「冰人奧茨」發現處大約200公里。.

科學鑑證
鑑證小組把「冰人奧茨」作出詳細的化驗,包括檢查、照X光、量度及年代測定,對內臟及身體組織作微細檢查,在他的隨身用具上找到花粉。
「冰人奧茨」死時年齡大約在30-45歲左右,身高約1.6米(5英尺3英寸),而花粉、塵粒及牙齒琺瑯質的分析結果中得知冰人的童年時代於現今意大利波爾查諾北部的Feldthurns附近居住,及後遷往原居地以北大約50公里的地方。

冰人身體上共有57組文身,部分文身位置與中國的針灸學說的穴位相應,可能用作治療消化系統寄生蟲及骨骼退化等疾病。

在衣著方面,他穿著草織袍子及皮背心,而防水鞋子則以熊和鹿皮製造。

古代罪案說
經過分析冰人內臟的殘留物質,冰人在死前曾吃過羱羊和紅鹿的肉。
在CAT掃瞄結果當中,發現冰人其中一邊肩膊被一枚箭頭深深刺入,而雙手、雙腕及胸膛也有不少傷痕,顯示冰人曾與敵人打鬥,並負傷逃走,因失血過多而死亡。血液樣本色素顯示冰人的傷口曾流血達18小時,在死前把隨身物品放在一旁並躺下休息,隨後死去。

奧茨身上的謎
據俄羅斯《真理報》2005年11月15日報道,義大利的一名研究者對在“奧茨”冰人身上和身旁發現的物品進行首次系統分析,得到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据報道,奧茨身邊的箭袋中2支用木頭製成的箭和12支未完成的箭,已經有7000年歷史,而斧頭卻屬於羅馬帝國時期(西元前27年-476年)的酷刑時代。而他身上所穿的羊皮外套竟然是由產自中國的山羊皮製成的。但科學家當初用碳14測年法鑒定出的結果是,“奧茨”是生活在大約53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的古代人,年齡在大約45歲左右。而DNA檢測顯示,“奧茨”的基因與阿爾卑斯山區的歐洲後裔極為相似,其出生地可能在義大利和奧地利接壤處的勃倫納山口的一個小村莊。這説明,這些物品都來自與他自身不同的時空,也為冰人的身份增加一份神祕感。他是否時能穿越時空呢?至今都是一個謎。

冰人詛咒
在「冰人奧茨」被發現以來,至今已有7名有關人士死於非命,因此有說法指冰人存在著詛咒。

最先死於非命的人是「冰人奧茨」小組組長亨因(Rainer Henn),他在冰人被發現的時候親手將其掘出,在翌年他開車前往出席一個有關冰人的講座途中,與一輛車迎頭車相撞慘死。

第二位受詛咒的人是負責帶領挖掘冰人的領隊弗里茨(Kurt Fritz),他於當天安排用直升機運走冰人,之後一直帶領遊客到冰人的出土地點參觀。但在一次雪崩中,只有他一人遭亂石雪堆活埋死亡。

第三名死者為奧地利記者赫爾策爾(Rainer Hoelzl),他於挖掘冰人當天拍攝了整個過程,並製作了紀錄片,但於紀錄片播出後數月,腦部離奇出現腫瘤而病逝。

第四名死者為冰人發現者西蒙,在他打贏發現冰人獎賞的官司後,於2004年10月15日回到冰人出土處慶祝,卻在該處遇到暴風雪失足跌死,其屍體於遇難後八天被發現。

第五名死者是拯救隊隊長瓦內克(Dieter Warnecke),他曾搜索遇難死亡的西蒙,在西蒙下葬後不足一小時便離奇心臟病發猝死。

第六名死者是冰人研究小組組長施平德勒(Konrad Spindler),他一直不相信冰人詛咒,常笑言自己會是下一個。後來他被診斷出患上末期癌症,於2005年4月18日病逝。

最近死亡的人是湯姆·羅伊(Tom Loy),他於2005年10月死於寓所中,生前曾參與冰人的研究,不久即被診斷出患上與血液有關疾病,在死前兩星期曾完成一部有關冰人的著作。

Reference
  1. Wikipedia
  2. 维基百科

Thursday, June 7, 2007

Great Wall 万里长城

PlaceGreat Wall 万里长城
City-
CountryChina
Introduction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一座应该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准确地说,长城不只有一座。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 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这使它成为一件 最大的历史文物。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 性的任务。
Reference
  1. International Friends of Great Wall
  2. 百度百科





























Pueblo de chichen itza 契晨伊特萨/奇琴伊察 (玛雅古城遗址)

PlacePueblo de chichen itza 契晨伊特萨/奇琴伊察 (玛雅古城遗址)
CityYucatan
CountryMexico
Introduction
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曾是古玛雅帝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遗址拉于尤卡坦半岛中部。始建于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迹有:千柱广场,它曾支撑巨大的穹窿形房顶。可见此建筑物之大。武士庙及庙前的斜倚的两神石像。9层,高30米的呈阶梯形的库库尔坎金字塔。以及圣井(石灰岩竖洞)和筑在高台上呈蜗形的玛雅人古天文观象台,称“蜗台”。

Ma Ya Civilization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在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的诞生和消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以至于不少学者认为玛雅人是“天外来客”。1839年,美国探险家史蒂芬斯和卡瑟伍德遵循一个古代中美洲神话传说的暗示,在茂密丛林中,发现了一座3000多年前神奇而雄伟的古代宫殿遗址。随后又有不少考察队相继来到这里,他们共发现了废弃的古代城市遗址达170处,有高耸的金字塔神庙、庄严的宫殿和天文观象台,以及雕刻精美、含义深邃的纪念性石碑和建筑装饰雕刻,令人惊叹。这些遗址所代表的即是为后人所称道的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指玛雅印度安人在中美洲北部创造的古代文化。它是中美洲印度安文化的摇篮,玛雅人还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这也许和它创造的辉煌的文化有关吧。)   

下面我们介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Chichen-Itza。(Chichen-Itza)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Yucatan)的首府梅尼达(Merida)以东120公里处,它意思是这个城邦“在Itza部族的圣泉的边沿”。对这座城邦的发掘工作,从1923年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十年。   

根据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书》把玛雅文明的历史划分为(一)前古典时期(形成时期)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二)古典时期,从公元292年到900年。这时期可分为古典早期(292年--650年)、古典晚期(650年--900年),(三)后古典时期,从公元900 年到1527年。又可分为后古典早期(900年--1250年)后古典晚期(1250年--1527年)。   

墨西哥Chichen-Itza玛雅古城遗址按照这种历史划分,可以分为古典时期Chichen-Itza,后古典时期Chichen-Itza。   

古典早期玛雅古城建于公元435年,现在一些人认为玛雅人是奥尔梅克人的继承者,有的认为晚期的奥尔梅克也就是古典时期之前最早玛雅,玛雅文字来源于奥尔梅克。因此早期的玛雅古城的文明应该属于其范围。奥尔梅克确实与玛雅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从雕刻石碑、金字塔、球场、历法、时间计算以及他们都把美洲虎当作主神来崇拜。这种渊源的关系通过考古资料已经得到证明。   

后古典时期Chichen Itza 兴起于公元十世纪,我们透过历史来认识后古典时期Chichen Itza的兴起过程。从公元5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美洲社会动乱频繁。墨西哥西北部沙漠地区的游牧部落逐渐涌入墨西哥中部高原,频频入侵墨西哥各城市,逼近当时在墨西哥称雄一时的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图拉城已处于游牧部落民族奇奇梅克人的包围之中。奇奇梅克人对托尔特克帝国凯觎已久,当托尔特克帝国由于内部矛盾激烈而力量衰微时,他们便乘虚而入了。面对野蛮民族的重围,托尔特克人开始部分外逃。其中有一支在军事内讧战败后于公元987年离开图拉城,向墨西哥湾迁徙。他们沿着海岸向北推进,最后到达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玛雅中心城市Chichen Itza。他们在这里停下来,决定在这里建立他们的首府。托尔特克人希望重建他们失去的家园,他们力图把Chichen Itza建成“超图拉”聊以抚慰流落他乡的伤痛。事实上他们把托尔特克文化与玛雅建筑技术融会在一起,产生了托尔特克----玛雅样式,使玛雅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玛雅文明首次受到异族文化的冲击,这种外来的刺激使走向衰落的玛雅艺术出现了一次复兴。 Chichen Itza由于注入新的因素,也由于政治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11~13世纪城市发展达到顶峰,Chichen Itza成为后典时期最大、最美、最富有,最豪华的中心城市。它实际包括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古玛雅文化和玛雅--托尔特克文化(Tol etec)。下面我们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来窥探Chichen Itza的神秘面貌。   

Chichen Itza城邦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分为古的Chichen-Itza与新Chichen-Itza。其中属于 “古Chichen-Itza”的建筑物有“三座门殿”、“四座门殿”、“红房”、“?房”等。这些建筑的规模虽然较小,但结构很完备;一般庙殿都有门廊和内殿,有壁龛、壁画,或者雨神偶像。公元十世纪南迁至万卡坦半岛的北方游牧民族托尔特克人,成为这个地区的新的统治者,他们在发扬自已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了玛雅文明的精华,并与玛雅人一起,兴建了许多新的城邦,其中就有新Chichen Itza。托尔特克人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新的都城,是因为这里有两个较大的天然井。Chichen Itza的主要建筑呈东北--西南走向,但也没有严格遵守。Chichen Itza玛雅文明中期和后期建筑物数百座,如城邦中,他们兴建了武士殿、金字塔、观象台、头颅墙、球场,市场等建筑,其风格以小巧玲珑取胜,建筑物多饰有石刻、浮雕、壁画等,反映了玛雅前中期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流融汇自成一体的历史进程,对了解玛雅后期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一点很重要的饿证明是在两个人像石柱上面的石门楣的铭刻,它确切地表明建筑的纪年是公元879年,这时正是玛雅文化的末期。后古典时期建筑很多是在原来的玛雅本土风格建筑上添加托尔特克装饰纹样,变成混合的类型。既有托尔特克人原有的风格,也保存了许多玛雅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玛雅--托尔特克文化。

  女修道院(The Nunnery),南方的一组废墟,包括有ChichenItza一些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好象是马雅人精英们的住处。墙的每个方形底部都装饰有浮雕和绘画。女修道院也是Chichen Itza最壮观的珀克式建筑,立面装饰华丽繁琐,就如巴洛克风格。女修道院综合了不同风格的特点,这种混合式建筑是在原来玛雅建筑上几次添加托尔特克装饰纹的结果。

  玛雅文明跟古埃及文明一样也有金字塔,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建筑物。金字塔塔体呈方形,底大顶小,层层叠起,多为四五层也有十多层的。其中最典型的建筑物是庙宇金字塔,一般是用泥土堆成巨大的土丘,表面以石块垒成,四面陡峭,用石板或泥灰砌成梯道,在塔顶平台建有庙宇。玛雅人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向神灵祈祷;有的庙宇则用来观察天体的运行,此外,在用途上也是大相径庭;而且跟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我们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一般是用来祭祀神灵或观察天象的。关于玛雅人的金字塔描述的文章很多。房龙曾这样描述玛雅人建的金字塔:“庙宇的具体的建筑年代至今还没有查出。但是我们知道,修建的年代是比较近的。玛雅人在六世纪法兰克人建成王国之前,似乎还没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人从来就不会建穹顶。他们知道盖屋顶,但就是不知道使用穹顶。他们修建屋顶的方式很奇特。他们把石头一级一级地往上垒起来,最后再压上一块东西。他们这样做,就遇到了修建罗马式教堂的建筑师们遇到的问题,为了抵住屋顶向外挤压的压力,墙壁就要厚。这样的墙,就是雕刻家施展雕刻艺术才能的好地方。”的确,玛雅人是好的建筑师和雕刻家。在塔的阶梯、坛庙的门媚、石柱上均有精美的浮雕。

  在新Chichen Itza城市的中心仪式区,位于墨西哥大学城以南的库库尔科,最宏大的建筑是一座名为“城堡”的正方形大金字塔。“城堡”是西班牙人所加的名字。当地人称它为库库尔科(Klkucan)金字塔,又称卡斯提罗神殿,是玛雅文化前古典期晚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 处)中部高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库库尔科”的原意是“舞蹈唱歌的地方”,或表示“带有羽毛的蛇神”。它是在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75年建成的,那时这里居住院着从事农业的的纳瓦人,他们在这里兴建了几座举行宗教礼仪的大建筑,被叫做“金字塔”。“库库尔科”金字塔是早期墨西哥金字塔,但是托尔特克人带给金字塔新的血液,考古学家在“库库尔科”金字塔基座下面发现覆盖着更早的古代建筑。所以现在看到的是混合类型的金字塔。

  我们俯仰,整个规整方形的格局是“库库尔科”金字塔最突出的特点:台阶的层次棱角分明,以直线轮廓表达,挺拔而清晰,各个部位都像用界尺画成一样。塔的四面台阶通向台庙,各有91级各阶,所有的台阶加上顶层正好是玛雅人一年的365天,台阶的两侧宽达1米的边墙,北边墙下端,有一个带羽行的大蛇头石刻,蛇头高1.43米,长给1.80米,宽1.07米,蛇嘴里吐出一条大舌头,颇为独特,在每年春分,秋分这两面三刀天的下午,金字塔附近就会出现蛇影奇观:在太阳开始西下的时侯,北边墙受到阳光照射的部分,从上到下由笔直逐渐变成波浪形,直到蛇头,宛如一条巨蟒从塔顶向下爬行,由于阳光照射的关系,蛇身有7个等腰三我有形排列成行,正好像蟒背的花纹,随着太阳西落,蛇影渐渐消失,每当“库库尔科”金字塔出同蛇影奇观的时候,古代玛雅人就欢聚在一起,高歌起舞,庆祝这位羽毛蛇神的降临。

  这座金字塔是一座用土筑成的九层圆形祭坛,向上逐层缩小至梯形平台。金字塔由塔身和台庙两部分组成,高29米,周边各宽55.50米多。最高一层平台上建有一座6米高的方形坛庙,庙分两室,室内有石雕。庙内立柱饰有浮雕,图案为玛雅人崇拜的带羽毛的蛇神和勇士,带羽毛的蛇神是玛雅人最崇拜的神灵。在墨西哥的神话中记载,有一位天神东方出现,教给当地人法律、医学和种植玉米的技术,后来他乘着“蛇形筏”杳然而去。在玛雅的许多建筑中都有羽蛇神的形象。庙内木制过梁上凿刻有祭神的礼仪过程。用于庙里的雕刻艺术,玛雅艺术家们受到的约束与限制不像独立的纪念碑雕刻那样强烈,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玛雅匠师们的惊人技巧。顶部的方形坛庙可以说是托尔特克与玛雅样式的混合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在顶部神庙的入口处有两根蛇形立柱把大门分成三个部分,这是托尔特克的装饰。蛇柱完全被雕刻成一个圆雕形象:一条长蛇倒着竖立,张开的大嘴立在地面上,蛇身竖起构成柱身,蛇尾弯曲着支撑起门楣,尾巴上还雕刻着典型的响尾蛇花纹。张开的大嘴的羽蛇威风凛凛,似乎是在守卫这座神庙的入口。在神庙内部,两个托尔特克式的正方形石墩支撑着玛雅式的石头拱顶,混合式在这里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和谐。

  考古学家还在Chichen-Itza发现了另一个较早的金字塔,可能是最早的托尔特克--玛雅样式建筑。它也是方形,有九层台基,但面积只有1089 平方米、仅北面有一条台阶。其顶部神庙有两个房间,而且保存完好。在第一个房间里有一座斜倚的雨神恰克像,雨神屈着双膝,双肘向后支撑着地面。在雕像肚子上放着托尔特克人举行仪式时奉献的牺牲:杀祭者的心和头颅。在雨神后面的神殿暗处站着一头红色的美洲虎,这尊雕像刻成圆形,上面涂着红色,头转向门口,仿佛是朝着门口咆哮着,它的牙齿锋利,眼睛暴突,镶嵌的翡翠组成虎皮上闪光的斑点。神庙正面装饰着浮雕,内容是奔走的美洲虎和饰有羽毛的盾。

  古代玛雅人的金字塔和古代埃及人的金字塔有着明显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的塔顶是尖的,而玛雅人的却是平顶,而且还有一个神庙。为什么呢?至今无人可知这种建筑的全部秘密。有一本书这样写着:“考古学家从玛雅金字塔里挖掘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和其他不锈钢及合成金属制成的机械、工具等,这些东西的出土使人们给“金字塔是陵墓”的推测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这些物品所代表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并不亚于我们现代的文明。”这显然是在哗众取宠。跟前几年杂志《飞碟探索》中所说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电视机的说法如出一辙。人类在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大都认为是由于某种神秘的力量所造成,于是外星人之说就大有市场。不过,或许越神秘的东西才越迷人吧!

  Chichen-Itza时期最重要的建筑是“战士神庙”,也称为武士神殿。它是混合式的颠峰之作。“战士神庙”立于“库库尔科”金字塔的西北面,它始建于托尔特克--玛雅初期,后来被覆盖上土,建造成一个更大的建筑。它的原型来自托尔特克人的古都图拉城的晨星神殿,但比前者更为壮观,并且在建筑技术和装饰上显示出许多玛雅因素。“战士神庙”建在的带有玛雅文明传统的正方形金字塔台基上,基座底边周长160米,塔身四层,这种基座的层次一般是按照等级的,越高等级塔身就越高。它的西部正面有阶梯通向神庙入口。金字塔的西面和南面,两个长方形的柱廊构成一个直角簇拥着金字塔。这种众星拱月式的格局是托尔特克建筑特有的表现手法。据记载,托尔特克是一个以武士为主的社会,众多的武士按不同的标志分为很多支,其中最显赫的是美洲虎、荒原狼和鹰武士集团。“战士神庙”可能就是武士集中祭神的地方。祭祀是武士的特有权利。为了满足集合众多武士的需要,壮观的柱廊应运而生。图拉的晨星神殿是这样的格局, Chichen-Itza的“战士神庙”将这种柱廊发展得更为宏大。

  “托尔特克--玛雅在建筑上最重要的改进是石柱与传统的玛雅灰泥梁托拱顶相结合而取代原来的托尔特克木屋顶。而石柱能使房间有更大的房间,每间房可以有几排拱顶,这样也解决了玛雅建筑的内部空间狭窄的问题。“战士神庙”前室为三排横向拱顶跨于两排六根柱子上,后室有五个纵向拱顶跨于两排四个柱子分隔的空间之上,在方形的神庙中,纵横的拱顶系统构成一种有趣的空间级数。”内部空间的突然增大也表现在柱廊和门厅上。“战士神庙”神殿内有20多根方柱撑负穹顶,方柱上刻有各种神怪动物。

  神庙前及左右两侧有方形柱廊环绕,故又称作“千柱厅”,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它长125米,深14米,分为五个隔间。这种柱廊属托尔特克文化风格。战士庙前有这样的两根蛇柱。“蛇头上长角,紧贴地面,张着大嘴,蛇身有一小段平铺地面,然后垂直竖立支撑庙顶。整个宏伟的建筑显然缺乏古典玛雅建筑的牢固性:沉重的灰泥拱顶不是落在坚固的墙上,而是由细长而精美的石柱来支撑。柱子与屋顶之间又有木头结构来连接,一旦木质腐烂,房顶便崩塌下来。因此,在Chichen-Itza我们所见到的柱厅房顶没有一个完整的,仅留下大片石柱的丛林以及石头。

  尽管屋顶已倒塌,“战士神庙”仍不失是一座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它有恢宏的气势、壮观的柱林、精湛的雕刻。即使是细部也充分体现出施工和装饰的考究,无论是华美的里面还是狞厉的入口蛇柱都雕刻得十分精细。千柱厅里,林立的立柱犹如古战场上的士兵方阵,方柱的每一面都装饰着用绵延的长线条刻成的浅浮雕,表现威风凛凛的戎装武士正参加盛大的典礼。

  关于“战士神庙”是否融合了托尔特克文化,现在学术界持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看法。“那些羽毛蛇柱和整个战士庙,甚至Chichen-Itza 的所有建筑物都告诉考古学家,它们属于非常独特的一种建筑风格。Chichen-Itza的普遍装饰风格与后古典时期的风格并不完全一致,而后古典时期的风格同古典时期是迥然不同的。Chichen-Itza的艺术风格有些特点不同于科潘、巴伦克、皮德拉斯·奈格拉斯和乌阿克萨克吞,考古学家专门研究过 Chichen-Itza的文物,对于各种线条。装饰纹样、宗教面具和闰年符号作了仔细的对比研究,结论认为,一定有另外的民族参与了Chichen- Itza的建设,因为文物中可见其它文明的艺术构思及技术工艺的特点。

  然而,这些外来文明影响从何而来?考古学家认为是墨西哥,但不是托尔特克人的建筑,因为托尔特克人建立的帝国比玛雅王国晚得多,这种影响应是来自托尔特克人侵略以前墨西哥旧有的古建筑。

  繁荣的玛雅文化竟然受了其它民族的影响,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事,但难道历史上竟没有事实证明这一点,没有一个像狄亚哥·德·兰达那样的人来指引人们了解这件事吗?至少应该有人提供一点线索,告诉人们玛雅王国以外的这些伟大的“建筑师”来自何方。这样的人难道不曾有过吗?”

  我们谈论一下千柱厅的柱子究竟有什么功用?玛雅人很重视历史,他们每隔20年就会立起一块石碑或一根石柱,把所发生事情的内容及时间都刻在上面,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玛雅碑。这种传统保存了长达1200多年之久。玛雅碑具有许多的作用,概括起来,它的功能有:纪念,标识,装饰,旌表和空间分界等。这与中国牌坊的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立玛雅碑是比较隆重的,一般是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的功德所立下的一种建筑,它也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玛雅碑可能是权杖的另一种变形。都是有着权力的意味。玛雅碑就是由柱子逐渐演变而来,就像我们的华表也是由原先的柱子演变一样。玛雅柱子的功能很多,因此其文化内涵很丰富。首先它是造型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有着读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在玛雅的雕刻艺术中,造诣最高的不要算它的浮雕作品,这些浮雕既石刻,也有木刻,它能把绘画的丰富细致与雕刻的立体感集于一身,然而更重要的是,玛雅浮雕在塑造和加强形象的立体感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这种立体的雕刻塑感与图画般的浮雕手法合二为一的特殊作品,在世界各古代文明的雕刻作品中实属罕见。使它达到了和希腊古典雕刻并户而立的水平。

  统治者树立这些柱子可能是为了宣扬他的功德,也可能是其追求的理想。里面当然也寄托着神圣的情感,它是玛雅人情感的物化。柱子也蕴涵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应该不是宗教的产物,玛雅是不存在着宗教的,在柱子雕刻的图案我们看到的只是图腾崇拜。柱子上都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实,绵延数千年的柱子,其中当然少不了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而立的。但由于现在还不能解读这些文字,因此,这些柱子就好象一本神秘的历史教科书,里面记载着神秘的又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记录。“1562年,在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时,有一位名叫迭戈德·兰达的随军牧师,他下令将记载玛雅文明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珍贵文献统统付之一炬,并将掌握玛雅文字解读的僧侣全部处以火刑。这样一来,玛雅文明就基本上消失了,只残留下“德累斯顿手稿”、“巴黎手稿”、“马德里手稿”、“格罗里耶稿”四种原始文件。由于这些原始文件都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而当年能够读识这些文字的僧侣又被杀害,所以至今无人能够解读这些原始文献,使玛雅文明成了世界一大谜案。现在人们了解玛雅文明,凭的是一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口头传说。”可惜我们少了一个像商博良一样的天才,否则,也应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了。

  Chichen-Itza的建筑反映了理性与科学的功能。在Chichen Itza有一个被称为“螺旋塔”的著名天文观象台,它在玛雅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玛雅文明的最古老的圆形建筑物。这个观象台因在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屋顶也呈半圆形状而得名。塔体总高约12。5米,但它建在三层高的方形台基中央,四周视野辽阔,仍不失为进行天文观测的好位置,设计者充分了解观测的条件和需要,使塔内厚墙在观测室内形成的窗口连线也变成观测的工具,窗的方向或角度与月亮或太阳的季节行成的位置刚好一致。在右边可以恰好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示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因此观象台本身就是一种天文仪器,它结构简明,形体规范,均取自方圆几何线条的外形,很具科学意味,其天文观察结果之精确,令人惊讶。玛雅的祭司不仅能算出日蚀和月蚀出现的时间,还掌握了金星运行的周期是583.92天,这个发现和现代科学的实测完全一致。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七大行星都列入了研究范围。玛雅人他们通过观察天象,很早就掌握了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并制定了一年365天,每四年加闰一天的精确的玛雅历法。从同属中美洲古代文明之一的托托纳科文化残存在埃尔塔欣遗迹的壁龛金字塔,可以发现它有与1年天数相等的365个壁龛。中美洲古代文明的天文知识与历法远远超过了实用的水平。当时采用的是20进制计算方法,换算成1O进制,1年的天数为365.242129天,这个值与现代计算的正确值365.242198天,只相差0.000069 天。除了这个太阳历外,当时还使用与自然和生活无关的260大为1年的圣历、5.125年1周期的历法等。

  今天,我们知道将太阳年和金星年的周期算到小数点后4位需要极复杂的天文知识。玛雅人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又是谁教给他们的?Chichen Itza天文台蕴藏的大量不解之谜,大约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去寻找答案了。

  作为宗教仪式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Chichen Itza的球场在中美洲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现存7座。球场长100米、宽35米左右,四周有围墙,纵向围墙底部装饰有图案各异的浅浮雕。马雅人是伟大的运动员,他们修建了巨大的球场来玩他的游戏。Chichen Itza的“大球场” (The Great Ballcourt)它坐落在一个大广场的东端,本身是个“1”型的封闭广场。它是中美洲各遗址中最大的一个球场,比现在一般的田径场略窄长些,长度为150米左右,两头各有一座庙字。两条高高的平台挤出中间的比赛场地,平台靠场地形成两面高墙。墙上有环形球洞。游戏者须把球击进圆环临。广场的平台上建有一个神庙,平台底层向广场开了一个外伸的暗室。另一个平台的墙面上绘有球赛的场面和输家被推上神庙做人祭的场景。在球场的建筑群中,最南端的神庙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倚球场的东墙而建,下半部面向球场外部,上半部建筑高高耸立于东墙之上,俯瞰着球场。这座被称为美洲虎神庙的建筑外形像一座被截去顶端的金字塔。它的塔基是一间三扇门的石屋,石屋的顶部是传统的中楣。在中间入口处,伫立着一个美洲虎祭坛。祭坛雕刻粗糙而笨拙。美洲虎姿势与库库尔科下层金字塔中的红虎一样呈一长凳形状。美洲虎神庙的上部是更为典型的托尔特克--玛雅风格。它的入口朝着球场内部,入口很宽敞,两个粗壮的蛇柱将之隔成三个部分。这里的蛇柱不在具有战士神庙的纤细优雅的外形,而是倾向与粗短,这种结实的结构使神庙的屋顶至今仍完好如初。神庙上下层之间有一道突出的石砖,石砖雕刻成羽蛇头相呼应。整个建筑具有一种饱满而强有力的壮美,在夕阳下昂首伫立,如同一只的美洲虎。 在球场的东侧,还有一座小型平台,它可能是当年的祭坛。平台呈正方形,四方有台阶可登上。在它的台阶两侧的顶端都雕刻着一个向外伸出的美洲虎头像,在平台的侧立面的石砖上刻满了美洲虎和鹰的浮雕,它们的形象为服从石砖的方形而被表现为十分程式化的造型,但是雕刻工艺十分讲究,雄鹰的羽毛也历历可数。这座平台因其装饰物而得名,被后人称为“雄鹰台”。这里可能是当年鹰、虎武士集团祭祀的地方。

  每个终点有一个凸起的庙宇区域,一个终点处的耳语可以在另一个500英尺远的终点清晰地听到。声波不受风向或昼夜奔涞挠跋臁?脊叛Ъ以谥亟üぷ髦凶⒁ 獾缴粼诖ブ谢岜涞迷嚼丛角浚嚼丛角逦?931年,Leopold Stokowski花了四天时间在这遗址上想测定其声学规律,以用在他设计的露天音乐剧院上。但他没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到今天这仍然是无法解释的。不难想象马雅国王亲临主持比赛的场面。传说赢队的头领会被带到这里,很快丢掉他的头以用做下一场比赛的球。这是令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是有着高度文明的玛雅人对宗教的狂热---他们在球赛中尽显技巧与毅力,胜利者赢得的是带着微笑向太阳神进献自己头颅的荣誉。

  Chichen Itza的另一个重要的遗址是圣井。所谓“圣井”,按今天拍摄到的现场照片看,乃是两个椭圆形的天然蓄水他。据兰达的记载:古Chichen Itza是一个巨大的宗教祭祀中心,每逢旱灾之年,玛雅人便在祭司的带领下前往圣井,祈求井底诸神息怒,并献上丰盛的祭品,其中包括少女与年轻的战俘。在庄严的仪式之后,牺牲便就投入到水中,接着投入大量祭品。圣井位于库库尔科金字塔以西500米处,井口开口呈50米至63米的略不规则的椭圆,井壁立陡,一层一层的岩层叠压在一起,仿佛是一道道密排的环圈。从井口到水面有20多米,水面之下到井底也有20多米深度。这样的景观可算是够奇特的了,它的造型、大小,特别是井口到水面的20米距离,都使它被当作“圣井”而让玛雅先民想入非非。   按照玛雅语读音记写的Chichen Itza可以这样解读:Chi是“口”的意思,Chen是“井”的意思,Itza代表了定居此处的 “Itza人”部落。合起来,也就是“Itza人的井口”之意。这并不是语言游戏,而是生存中最关心的水源问题的反映。Chichen Itza地处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干旱地区,水源全靠由石灰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天然井(玛雅语cenotes“洞状陷穴”)。要不是两个大型的天然井,玛雅先民Itza部落也就不会在此留下生存的标记。考古资料已经把此处的文明史不断往前推移,尽管Chichen Itza城修筑是在公元5世纪(一说公元711年树碑筑城),   但是在古典期之前,甚至玛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前1500~公元300年)就已经有玛雅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了。而10世纪Itza人的到来则要迟至以后,他们兴高采烈地把井口据为己有,冠以自己的名字。Itza人对两个性命攸关的天然淡水蓄水池--井口--顶礼膜拜,奉若神灵。从井口获得“圣井”、“雨神之家”头衔,便可见一斑。为了取悦神灵,他们把他们所认定的几乎一切好东西都投进“圣井”,不仅有金、玉、珠、宝、盘碟、刀斧、贝雕等,而且还有人牲。西班牙人来到尤卡坦半岛时,对此作了描述。然而,随着玛雅文明被西方人摧毁,很多玛雅城市都废弃了,其中也包括这圣井”。到19世纪时,有关“圣井”的故事成了天方夜谭,令人将信将疑。倒是有个美国人好奇心特重,他兴味无穷地去寻找传说中的“圣井”。他费了许多周折,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还是有了报偿。1885年的一个夜晚,月朗风清,汤普森踏着泛着白光的小径,进入黑森森的丛林。当地玛雅人的指点果然不错,他终于见到了久已神往梦牵的“圣井”。

  每当饥荒、瘟疫、旱灾等情形出现时,就要把活人投进井里,或者叫做请活人前往“雨神之家”去“询请”雨神的谕旨。这一点被汤普森的考察所证实。他和他的助手们抽出井底淤泥,果然从中找到大量珍宝和数十具少女尸骨。通常玛雅人是在清晨把作为人祭的少女投进井里,如果她摔进水中很快溺死,那么,人们就感到非常失望。他们会哭号着一起向水中投石头,因为神灵已经把不祥的预兆昭示给他们。这种用活人祭水中神灵的做法,可以在不少民族中见到,中国古代为河伯娶妇的故事也无非是一种变体而已。

  事情的奇特在于人牲还有生还的可能。假如从清晨到中午,井中的人还侥幸活着的话,那么上边的人就会垂放下一条长绳,把幸存者拉上来。这个生还的人从此备受崇敬,被认为是雨神派回来的“神使”。

  12世纪后期,有一位名叫亨纳克·塞尔的男子就因投井不死而被奉为“神使”。他甚至去做了玛雅潘的最高掌权者。我们可以猜测亨纳克·塞尔投井不死乃是他编造出来的神话,用以证明他统治的合法性。这是不难想见的惯用伎俩,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玛雅人的宗教神秘文化也需要这样的“神话”,他们的人民甚至会自觉自愿或下意识地为他们的军事政治强人编织一段“神使”的传说。这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类似传说,有一种文化心理与社会机制上的可比性。   《尚书·虞夏书·舜典》记载:“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说得简单点,这位叫重华(舜)的人,被投到荒山野林里,风雨雷震、毒虫猛兽都没能加害于他,便证明他的“玄德”能够上上个世纪,有些人甚至根据这些认为玛雅和中华民族是同一祖先,同一文化,但是,单凭这些证据就说玛雅源于中国难免有点牵强了吧?   不管怎么样,一个遗址要吸引人,当然要让人觉得越难以相信越好?起码容易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但学术上,我们仍然要追求事物的真实性。

  Chichen Itza是玛雅世界最后的繁华,在这以后,再没有一个玛雅城市可以与之相媲美啦!公元1224年,一个称为Itza的新部落战败托尔特克人,攻下该城,Itza 部落在这里流浪了一段时间后,于1263年在玛雅潘定居,并在那里建立他们的都城。从此,玛雅潘取代了 Chichen Itza而成为北部尤卡坦的中心,而Chichen Itza则慢慢的衰落,直至西班牙人的入侵,完全消灭了它。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尘封的历史遗迹,玛雅文明消失了,如同天际划过的流星。但是,毕竟它的光芒曾经给人类的历史带来一点兴奋,同时令我们感到时间老人的无情。人类过去那存在过的辉煌过的值得我们自豪,也让我们感觉到人类的伟大力量。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毁灭了这些文明,难道我们就一定必须走一个文明毁灭接着创造另一个文明,然后再毁灭这个怪圈吗?
Reference
  1. New 7 Wonders
  2. 百度

Cheah Kongsi Temple / Cheah Si Sek Tek Tong / 谢公司世德堂

PlaceCheah Kongsi Temple / Cheah Si Sek Tek Tong / 谢公司世德堂
CityGeorgetown, Penang
CountryMalaysia
Introduction-
Reference
  1. Oriental Architecture
  2. 维基百科-槟城
  3. Zao Bao 旅游网

Cinque Terre 五块地 / 五渔村

PlaceCinque Terre 五块地 / 五渔村
CityLigurien
CountryItaly
Introduction
Monterosso al Mare
Vernazza
Corniglia
Manarola
Riomaggiore
Reference
  1. Wikipedia
  2. Hibiscusrealm
  3. 意大利城市目录名(中意文)
  4. 9c9c


Wednesday, June 6, 2007

Acropolis of Athens 雅典卫城

PlaceAcropolis of Athens 雅典卫城
CityAthens
CountryGreece
Introduction
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雅典卫城) 英文名称:Acropolis, Athens 编号:545-003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简介: 希腊首都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数据据自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8月号,由新手51友情提供)的石灰岩山冈希硪蛔柿希? 56米)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阿克罗波利斯的希腊语意为“高处的城市”,它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这里是王宫所在地,从公元前800年开始,人们在这里兴建神庙等祭祀用的建筑物,使之成为雅典宗教活动的中心,并且逐渐于高地下形成城市。古代希腊城市具有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

卫城坐落在面积约为4平方千米的一块高地上。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阿克罗波利斯建造的神庙,是综合行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的山门正面高18米,侧面高13米。山门左侧的画廊内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绘画。 多利亚式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造的楼门普罗彼拉伊阿、埃莱库台伊神庙、雅典娜神庙等均建造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黄金时期。 雅典娜女神庙在山门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庙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产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长、12英尺宽的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亚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一条饰以高凸浮雕、宽18英寸的中楣饰带,围绕在建筑物外部。神庙分前庙、正庙和后庙,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 巴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顾名思义,雅典娜神庙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雅典”之名即源于此。

相传希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波赛东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雅典娜神庙呈长方形,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神庙基座长69.5米、宽30.88米(另一资料:长约69.49米,宽约30.78米),其建筑材料为石灰岩,外部由46根高14米、直径1.5米的大理石柱环绕。

有资料称“巴特农神庙是纪念希波战争胜利、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场所。”但根据新手51提供的相关资料,据希腊国家旅游局称“最近考古学家的发现完全推翻了这个说法。”。这座多利亚式建筑风格的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前421年。高8米的巨大圆柱在东、西各设置8根,南北各有17根。神庙里安放着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庙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装饰起来的。后来神庙几次遭战火破坏,如今只在西边保留着一些石柱和建筑物。 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巴特农神庙。整座堂宏伟壮观,结构严密,比例协调,据说建成之初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

巴特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神庙遗址大多已是断墙残垣了。神庙的内部分成两个大厅,正厅又叫东厅,厅内原本供奉着菲迪亚斯雕刻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高12米,由黄金、象牙制成,眼睛的瞳孔也宝石镶成。几经战火的破坏和 2000多年风雨的侵蚀,神庙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早已不知所踪。这一艺术珍品只剩下大部分石柱和一些其他建筑了。 巴特农神庙相传是诸神从奥林匹斯山游曳到雅典的聚会地。帕特农神庙位于雅典卫城的上首右侧。人们从入口处看不见它的正面,只能在一旁的角落发现它。在这长70米,宽30米的空间里,46根环列圆柱构成的柱廊直挺向天,昭示着希腊文明的蓬勃向上永不凋谢。

它是如此的残缺又异常的华丽,那多立斯式的圆柱,大理石的凹槽质感仍然冰凉高贵,那列柱逐渐细小,到达顶端时无任何装饰的弧形柱更显得优美均衡,岁月虽然令许多石柱倒塌,但那简约庄严的美却依然鲜活。 帕特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从神庙西山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 由92块白色大理石饰板装饰而成的中楣饰带(另一资料的叙述为:柱间是92堵刻着各种神话故事的庙墙)。有描述希腊福州内容的连环浮雕,浮雕所表现的紧张的搏斗,人与怪兽的撕扯生动逼真。天神们或威武或飘逸或闲散的姿态巧妙地贯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弯曲、战袍的飘扬、眼神的哀喜无不透露出雕刻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理性的思索。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埃雷赫修神庙的南面,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6年之间,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它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计划中最后完成的一座重要建筑。神庙东区是传统的6柱门面,向南采取虚厅形式。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现在真品收藏于博物馆,已用复制品顶替。庙中的雅典娜雕像直立戎装,是所有雅典娜雕像所依据的形象。像前有金灯,一年只需加油一次,另有棕榈树形的烟囱和木雕神像。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也只能依据这6根少女像柱想象当年的繁华了。 波斯人曾在希波战争中破坏了雅典卫城。人们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希波战争结束之后,修筑了一条“长墙”,长65千米,连结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此外,卫城内的神庙也进行了重建。公元前4世纪以后,雅典人在山下建起了一整套建筑物,体现了雅典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如竞技场、会堂、扩建的狄奥尼索斯露天剧场、大柱廊等。17世纪阿克罗波利斯遭受破坏,变成一片废墟。1833年希腊建立王国后,逐渐进行修复。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希腊语称之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丘上的城邦"。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

卫城由大量重要的建筑物组成,包括:

* 巴特龙神殿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约4,000年历史,供奉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的守护神,亦即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女神雕像有12米高,由象牙和金子制成,在昏暗的庙中金光闪烁。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罗马皇帝带往君士坦丁堡,从此下落不明。神殿长 228公尺、宽11公尺、高65公尺,内外比例对称,每根巨柱均向内微斜,这种独特的设计在美学原理上,矫正了视觉上的偏差,被认为现存建筑最具均衡美感的伟大建筑。现今虽有点破败,但当年的雄姿,却也依稀可辩,令人着迷。

* 艾力费郎祠堂祠堂位于巴特龙神殿左侧,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最吸引人之处是石殿的巨柱,设计成少女托柱石像,支撑着殿顶,宛似女神,造型栩栩如生,神态极为优美。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

* 巨门:位于登山顶入口处,全部以大理石筑成,十分宏伟。

* 胜利神殿:在巨门之侧,是座小神殿,有记述众神与波斯人大战的雕刻。* 卫城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主要收藏了雅典卫城及附近挖掘的历史文物,陈列品中以雅典鼎盛时期,即巴特龙神庙建造时期的文物最多。雅典娜古神庙的遗物也多有保留,由此可见昔日雅典娜古神庙的英姿。
Reference
  1. Wikipedia
  2. UNESCO
  3. 百度百科
  4. New 7 Wonders